1)八四五章 形势与变局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军权,剩下的也只不过是财权和人事方面的配置。财权自不必说,两边靠的这么近,又没有人为设置的阻碍,财富流通起来本身就是极大的利益了,那点税赋如何支配,本将又岂会放在眼中?至于人事……书院那边虽然着力培养了,但各地的人事缺口还是很大,难得张燕有抓实事的决心,态度也很认真,就随他去好了。”

  谈判的后半部分没有太多波折,张燕说是要考虑一下,但王羽抛出的这个特区的饵实在很香,在情在理他都没有推拒的理由。就算出现最坏的情况,王羽也算是仁至义尽,翻脸也没什么心理负担了。

  至于说,搞这么个国中之国,会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王羽倒是全不在意,并在接下来的军议上,对众文武做了详细的说明。

  “主公此法,乍一听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却是绝妙。张燕死撑至今,仗的无非是一口不平之气,现在主公让步若此,他还能有什么不平的?若是他仍然冥顽不灵,别说天下人怎么看他,恐怕黑山军内部都会闹起来。”

  对几路盟军的怀柔工作一直由鲁肃全权负责,他深知各处的症结在哪里,王羽提出的这个特区概念,恰到好处的解决了最大的麻烦,让张燕提不出任何反驳意见来。张燕是最大的反对派,他哑了火,剩下的小磕绊也就算不上什么麻烦了。

  “主公对管子四民论的解析,同样精辟,以此来对照、印证我青州的繁华无双。方知一切早有定数,断无一丝侥幸呐。”诸葛亮也难得的做出了由衷的赞叹。

  自开蒙起。管仲就是他的终极偶像,诸葛亮对管仲的生平事迹可说是了若指掌。如数家珍,即便如此,王羽对管仲名言的剖析依然让他有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由此方知,世人心目中的管仲形象,和真实的管仲,或许是有些偏差的。

  “臣读书时曾一度对管子创立的官妓制度大为诟病,认为这是一代名相的污点,可现在想想。食色天性也,既然禁之不绝,不如直接由官府统一管理,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另一方面也有促进消费的作用,未尝不是管相的深谋远虑啊。”

  诸葛亮前一句话听得王羽心怀大慰,觉得自己总算没把孔明带到沟里去,孔明还是历史上那个举一反三的大才。后一句话却听得他哭笑不得,目前的青州新政。的确开始朝鼓励消费方面有所倾斜,但和官妓制度可扯不上什么关系。

  管仲当年搞官妓,没准儿只是看上了这笔收入,顺便平衡一下士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当时的齐国很长时间没经历过大规模战乱。特权阶级的士族无不穷凶极奢,在家中蓄养大批美女,导致国内男女比例失衡。要是没有适当的发泄渠道,搞不好就会引发动乱。

  不过诸葛亮年纪还小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