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3章 编辑的工作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3章编辑的工作

  覃朝阳拍拍手,对大家说道:“以后变成了双月刊,大家的工作就要更忙了。老蒙已经跟社里申请增加我们编辑部的人员力量,所以请大家不要担心。”

  众人脸上都露出笑容,编辑部的力量壮大证明刊物正在走上坡路,他们作为一份子也感到高兴。

  林为民心中更加高兴,“我可算不是最后一个进办公室的了,以后有人替我|干活了。”

  覃朝阳看他嘚瑟的样子忍不住出言打击他,“别想美事了,来的都是老编辑。你啊,就安心打杂吧!”

  办公室内的众人哈哈大笑,毫无同情心。

  林为民刚挂上的笑容,立马变成了苦瓜脸。

  嘟嘟囔囔道:“年轻人没人权啊!”

  “不要说怪话!”覃朝阳斥了他一句,老同志深知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的道理,“你策划专辑有功,月奖多加七块钱。”

  总算来点安慰,林为民虽说不差这七块钱,但好歹也算是对于他工作的一种肯定。

  再打开一封信,是近期才寄来的,林为民看了一眼信封堆,可能是分类的时候弄乱了,来信都是按时间顺序放好的。

  说这话的是祝昌盛,《当代》的创刊元老,最开始的三人组之一。

  覃朝阳走后,办公室里的大家暂时没了工作的兴致,纷纷讨论起即将进行的改版和人员扩大的事。

  编辑部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快枪手,稿子质量稳定,而且快速还快,到目前为止还没被要求改过稿子。

  读者来信里的内容都是五花八门的,林为民正在看的一封信主要内容是夸奖杂志办的好,一通彩虹屁拍的林为民都有点不太好意思了,直到信的末尾才言辞恳切的要求《当代》应该从季刊改为月刊。

  原来是大家优中选优给《当代》供稿子,现在用稿量增大,但优秀的稿件就那么多,如果想保证稿件的质量,必然要扩大收稿规模,毕竟社里也不可能一直持续不断的给《当代》输血,《当代》是亲儿子,别的编辑部组也不是后妈生的啊!

  而且覃朝阳对于陆遥也特别偏爱,就连小说在《当代》上的标题,都是由他亲自用隶书书写的。

  莫应丰的《将军吟》、陈国凯的《代价》、杨鑫基、胡月伟的《疯狂的节日》、朱春雨的《在人海里》、王蒙的《布礼》……

  “这有什么好可惜的。以后要是缺稿子了,就拿为民的稿子去别的组换呗。”

  算上专辑刊发的长篇小说《悬崖》,林为民已经在《当代》刊发了两篇小说。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高质量的作品,《当代》才能在一出世就获得了极大的欢迎。

  其实不用读者来信夸,陆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自从登上上一期的《当代》之后已经取得了评论界和读者们的一致赞赏,虽然还没有达到后面他发表《人生》这篇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