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3章 丢不起这个人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米的时间也确定了下来。

  临走之前,林为民张罗了一顿饭。

  四月下旬的燕京,春暖花开。

  什刹海小院里的树叶绿莹莹的,几盆盆景也越发的标致,鱼缸的金鱼活蹦乱跳。

  曲小伟家的孩子正站在小板凳上扒着鱼缸边向缸内够着金鱼,姚淑芝发现了一把抄起孩子,“不能捞金鱼,多危险啊!”

  正在厨房忙碌的刘海燕听见声音,出来照着孩子的屁股就是几巴掌,“让你淘气!让你淘气!”

  “哇哇哇!”孩子哭的撕心裂肺。

  林为民嗑着瓜子幸灾乐祸,该!让你祸害我的鱼!

  其他人丝毫未觉,仍在聊天。

  沉寂了许久的什刹海小院今天格外的热闹,大外甥夫妻俩、曲小伟一家、郑国一家、石铁生一家、于华、谟言、汪硕夫妻俩、佟钟贵……

  燕京的朋友能来的基本都来了,大家听说林为民要去米国待一段时间,高高兴兴的来送行。

  “两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够为民见识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了。”曲小伟调侃着。

  “为民可千万记着,老米的糖衣可以吃,但炮弹一定得送回去!”郑国附和道。

  “哈哈!”众人大笑。

  七八个男同志坐在院子里聊天,石铁生坐的是轮椅,林为民一手扶着轮椅的把手,其他人或坐或站,谟言则蹲在汪硕的旁边。

  聊天的话题五花八门,除了调侃林为民,大家谈论的最多的话题自然是文学和创作。

  石铁生最近刚写完《插队的故事》这篇中篇小说,稿子已经交给了林为民,编辑部审稿通过,预计会在七月份跟读者见面。

  前年冬天,林为民带着石铁生去陕西追爱,顺便回了趟陕北他插队的关家庄。

  石铁生回到燕京之后就一直想写一部关于他插队时的故事,其实这几年他的作品中陆续都有提过当知青那会儿的事,但写的都不够细,不够让石铁生怀慰。

  他终于在酝酿了一年多之后,把这部《插队的故事》写了出来。

  《插队的故事》听名字就可以归结到知青文学里去,再往大了说,叫伤痕文学也行。

  这年头的知青文学很多内容都是带着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控诉的,再过几年,还会沦落为小黄文。

  如梁晓声一般对于知青经历进行歌颂的,并不是特别广泛。

  石铁生对于知青经历的描述跟这两者又有些不同,在他的小说里,你看不到那些大喜大悲、热血或是冷漠,如果硬要比的话,林为民觉得他的风格就像是关家庄前的那道清平川,宁静、温暖、淡然。

  聊到稿子,于华嘴贱的问起了石铁生稿费的问题。

  “千字十八块。”石铁生如实相告。

  于华当时瞪大了眼睛,“这么高?”

  谟言诧异的看向于华,“你经常去编辑部逛,难道不知道?现在稿酬标准提高了啊!”

  “我知道啊,可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