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章 天生是吃这碗饭的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天生是吃这碗饭的

  吃饭,对于八十年代的人来说是件大事。

  给去排队买书的几人解决一天的伙食,是大伙对他们的感谢。

  到了中午的时候,课堂又变成了食堂。讲台和黑板边上的角落里有一扇玻璃窗,每到饭点儿就会被拉开。

  大家在排队打饭,林为民打完了饭,转身瞧见黄安仪手里攥着粮票在犹豫。

  他瞧了一眼,从兜里掏出一叠票子,“给!”

  所里给大家发的粮票是全国粮票,按照比例十斤全国粮票能换四斤米票和六斤面票。

  黄安仪是南方人,从小到大习惯了吃米饭,每个月的粮票换成米根本不够她吃。上个月她强忍着吃了快半个月的面食,这个月再闻到蒸馒头的味道,胃里就开始泛酸水。

  她低头看着那一沓小小的票子,一分钱纸币大小的样子,跟牛皮纸颜色差不多,上面印着“米票”的黑色字样。

  “你这是干什么?”

  “这些米票我吃不了,你帮我消化消化。”林为民笑着说道。

  “什么怎么回事?我哪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走之后,黄安仪立刻被同宿舍的其他几个女生围起来。

  “荣编辑您过奖了。”林为民谦虚了一句。

  “这么年轻就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难得啊!”

  “荣世辉,他是《当代》的编辑。”

  下午下课,林为民还打算吃口饭,唐玉秋拽着他,“人家编辑没下班在编辑部等你呢,你好意思吃饭?”

  林为民的口气轻描淡写,让人觉得写出《尤拉之死》这样一片小说,仿佛就是喝口水那么简单。

  “晚上跟我出去见个人。”

  林为民之前写了两篇稿子,唐玉秋看过之后觉得把以《飞跃疯人院》为灵感的那篇小说《尤拉之死》推荐给《当代》。

  唐玉秋欣慰的笑了起来。

  “嗯。”林为民点点头,“相当于是唐老师给我留的作业吧。”

  下午上课,中间休息的时候唐玉秋老师找到林为民。

  “哎呀!你干什么?”黄安仪红着脸挣扎。

  寒暄了几句,荣世辉跟林为民说起了正事。

  谈到创作时的想法时,林为民说的很简单,“当时故事的结尾已经有了,大家都劝我用这个故事结尾和基调来写。这就跟开卷考试一样,没什么难度。”

  黄安仪羞红着脸说了一句,赶忙去窗口排队打饭,逃离几人的逼问。

  林为民顿时有些紧张,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见编辑。

  国民文学出版社的院墙不高,是墙墩加铁艺的栏杆,唐玉秋带着林为民登了记,走进大院。

  “这么说,这篇小说完全就是因为看了一次电影才写出来的?”

  朝内大街166号,国民文学出版社所在地。

  稿子很好,但整体基调过于黑暗,非常有魔幻主义色彩,不太符合《当代》主打现实主义的风格。

  走几步还能看到走廊墙上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