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章 排队排出来的生意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排队排出来的生意

  放在后世,是很难想象有人会为了买书而熬夜排队,这要是排队买个苹果手机又或者是手办还差不多。

  可这样的场景放在八十年代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烈火烧过的草原并不会就此荒芜,来年春天反而会越发繁茂。

  今天来熬夜排队买书的人里,有穿着工厂制服的工人,也有穿着衬衫的干部,还有一身制服的公职人员。

  大家或坐、或蹲、或站,跟身边陌生的或熟识的天南海北的聊着天。

  在买书和看书这件事上,没有身份之别,大家都是爱书的人。

  林为民鸡贼的卷了铺盖卷来排队,到了半夜他见有人顶不住了,便让大家轮换着躺一会儿。

  就这么熬到了快清早,清早的空气里还带着雾气,林为民带着曲小伟去早点摊儿给大家伙买了早点回来。

  周围人闻着林为民他们买回来的豆浆、包子,直咽口水。

  排了一夜的长队,大家都是又累又饿又困。

  “还是为民办事靠谱啊!”

  这个时候,书店的员工们开始陆续前来上班了,人群一阵躁动。

  周围人也都对他投来异样的眼光,林为民义正严词:“你懂个锤子?我这叫爱书如命。”

  书店的售货员最怕没想好买什么书的人,他们只能一本一本的拿书让人选,也说不清取哪一本好,非常不方便。

  “咱们有什么多人吗?你买那么多书干什么?”瞿晓伟问。

  书店的工作人员对这样的情况早已见怪不怪,淡定自若的应对着。

  “时间就是金钱啊,有这功夫,您都回家捧着书看上了,您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您瞅瞅,刚从书店里买出来的《四大名著》,您老一套?也不贵,就多要您两毛钱。”

  随着工作人员缓缓打开书店的大门,人群如同丧尸出笼,疯狂的向书店内涌去。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到书店去买书就和买油糖米面一样,都需要隔着厚厚的柜台,经常是伸长了脖子也看不清书名和作者的姓名,只能让售货员帮着取书。

  到了1978年,为了方便读者们选购图书,燕京的新华书店开始在门市部实行开架售书,读者可以直接从书架、书柜取书翻阅和选购。

  林为民几人一窝蜂的冲进书店,直直的奔向文学书架。

  昨晚上睡了林为民的铺盖,今早吃着林为民买来的早点,至少在今天,林为民在这帮人的嘴里那是有口皆碑。

  “谁说不是呢?但伱别说,为民这小子还真有经济头脑,这都能让他赚着钱,顶一个多星期工资呢。”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我要一本《战争与和平》”、“还有我,我要《普希金诗选》”。

  “给我来一套四大名著。”

  临近八点的时候,人群的躁动越来越大。

  曲小伟给了他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