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 评价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评价

  《霸王别姬》的媒体评论比林为民预想的来的要慢,四月号的《人民文学》已经上市半个多月了,才陆续有报纸刊登关于《霸王别姬》的评论。

  林为民猜想这大概跟发表的刊物有关,如果《霸王别姬》是发表在地方文学刊物上,恐怕这些评论之声早就甚嚣尘上了。

  不得不说,《人民文学》的这块牌子足够大,起到了为林为民和《霸王别姬》遮风挡雨的作用。

  但伞再大,也不可能挡得住所有的风雨。

  四月下旬,工作日的早晨。

  办公室的同事们围在一张办公桌前,林为民去水房打了水,看到大家围在一起,问道:“都看什么呢?”

  同事们转头望向他,一脸的同情。

  “怎么了?”林为民不解。

  大家让开身体,林为民走到办公桌前,看到桌上铺着一张报纸,是今天的《光明日报》。

  《我对霸王别姬的看法》。

  别看今天《光明日报》这种重磅媒体发表了对《霸王别姬》的批评,但对于《霸王别姬》的评价,燕京这边的媒体总体是褒稍大于贬的。

  最后是程时旭的来信,他说他最近刚刚调到赣西省文艺研究所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及研究工作。

  其他同志听姚淑芝这么说也来了兴趣,凑过来看了看。

  林为民心想他这种情况估计还得磨一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了。

  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标题写的很中性,但内容却并不友好。

  像姜子隆,在信里说了一堆又是褒又是贬的话,就是没眼见为实。

  林为民看罢姜子隆的信稍感安慰,约稿信他撒出去了一圈,姜子隆的稿件还是第一个收到的反馈。

  林为民接过看了一下,分别是姜子隆、黄安仪、程时旭的来信。

  可相比燕京这边,《青年报》褒奖的力度确实要比燕京这边大多了。

  “可有些人不这么看啊,人家看书,总能从里面看到政治、看到斗争、看到尔虞我诈,就是看不到文学本身。”姚淑芝道。

  姚淑芝噗嗤一声笑出来,“伱这心真是够大的。”

  林为民心呼侥幸,差一点就错过了,这也算是虎口拔牙了。

  在信的最后,他才提到了作品的事,随信附上了他最新创作的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

  看完信后,林为民便将注意力放到稿件上。

  三是在取向方面,以猎奇吸引关注。

  里面的观点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主要集中在三点上。

  大家散开之后,林为民坐下来把评论好好看了一下。

  她在信中同样提到了《霸王别姬》在沪上的影响,跟燕京、津门等北方城市当中逐渐兴起的批评不同,沪上的媒体几乎是一边倒的赞扬,其中最露骨的是《青年报》,几乎是盛赞《霸王别姬》。

  看完之后,林为民便把报纸放下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