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章孔子的生平事迹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仪之国的大夫之子,受到了一定的熏陶,他小时候做游戏,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玩些小孩子游戏,而是模仿大人们的祭祀礼仪,摆上一些祭祀礼器,然后行礼如仪。

  孔子自幼好学,而且聪颖机敏,很快就声名远播,鲁国的大夫孟釐子,弥留之际嘱咐他的继承人孟懿子说:“孔子是圣人商汤的后裔,祖上有很多名臣贤士,我听人说圣人的后代即使不能做国君,也必当出现显达之人。现在孔丘年纪轻轻就精通礼法,岂不是显达之人吗?我卒以后,你一定要以他为师。”孟釐子去世以后,懿子果然带着弟弟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礼法,后来南宫敬叔还曾经随同孔子到周朝都城洛邑去游学。

  孔子年少时虽然家贫而且地位低贱,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各方面的学习。史书上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以‘长人’而异之”,先秦时候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66尺,推算下来,孔子的身高至少在2米左右。有了这样优越的身体条件,孔子广泛涉猎周代贵族教育中“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其中“射”即是射箭,“御”即是驾驭战车,这两样都是在激烈的战场厮杀中才会用到的技能,孔子以精擅六艺闻名于天下,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于射箭和驾驭战车都十分精通。

  除此以外,孔子还精通兵法,他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意思是平时不对老百姓进行军事训练,一有事就仓促征召其上战场,这无异于叫他们白白送死。所以,虽然主张“仁爱”,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但孔子深知身当乱世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是立国立身之本,因此他非常重视“足食足兵”。季氏是鲁国大夫,孔门弟子冉有曾为他将兵打仗。胜利归来,季氏问冉有:“先生的兵法是跟谁学的?”冉有说:“自然是跟老师学的。”以此看来,孔子很可能是一位深通兵法的大行家。

  为了将自己一身所学传授给更多愿意学习的人,孔子打破了贵族对于学校教育的垄断,创办了私学,广招社会各个阶层之人入学。在他的弟子中既有孟懿子、南宫敬叔兄弟这样的贵族公卿,也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甚至有改邪归正的大盗,其中子路原是不知礼的“野人”,仲弓之父为“贱人”,子张出身于“鲁之鄙家”,颜涿聚原是“梁父之大盗”。

  经过孔子因材施教的悉心教导,这些经历、资质各不相同的弟子大多都成了才,并且形成了“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样蔚为壮观的成果。为了纪念孔子的为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后人将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几乎所有的士人学子都成了孔门弟子。儒学思想甚至远播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