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百七十七章 无敌(上)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州府是十择一,甚至五择一。怎么用钱代替?

  郑朗给了百姓巨大好处,有了威望,所以执行务例时,百姓支持。但象这样的知州知府是凤毛麟角,没有威望,纳钱时恨不能以一当十,征役时恨不能以十当一。如何实施?

  郑朗在修中庸,书没有看过,但听到儿子一些书信提过,主要讲包容调剂,公平之心。所以行事很公平,比如将役分为几等。有的加钱,有的钱少,象耆户长不但大肆削减,钱也少,仅二十缗钱。

  做事细心,新差过来,教他们律法,教他们识字,让他们习武。这是一个国家未来最重要的栋梁之材,让别人如何做到?

  少了这五条,能不能实施?

  仅一个贪墨与讨要政绩,就会生起无穷的风波。

  对免役法吕夷简不了解,可他尝试过变法,还为此吃了很多苦头。

  郑朗在信中又说得很清楚,一下子联想到这些。

  总之,在赵祯一朝,论吏治之能,唯有吕夷简为第一,其他人只能争第二,第一想都不能想。比如黄河决堤,这么大的事还是在三路大旱大蝗之后发生的,让他弥化干无形之中,这就是能耐。与之相比,可以看到十几年后黄河第二次大决堤时百官的情形。无他才干不足也。

  但可以让郑朗尝试,在郑朗手中不会出差错,再过上一段时间看,十年八年,换了好几任知州,再看看几任知州过后,是什么情形,才能吸收经验与教训慢慢地在全国逐步推广。

  原因还是不知道后果也不知道只知道会很麻烦。

  所以用了逐步二字,也就是过了十年后,才能一步一个脚印,零碎的在一些州府推广,不是全国。

  从吕夷简私心角度,正好郑朗提出两个要求,若一个不答应,也怕郑朗对他进行怦击让范仲淹咬得怕了,最少要答应一个。

  这才是赵祯最后默许的真正原因。与民意无关。

  郑朗留任,是赵祯还没有考虑好百姓央请,又是德政的体现,他答应了一年,仅一年时间。

  偶尔一两次可以,但多了,不会是好事。可以想一想,是郑朗,赵祯绝对放心,又不是边关重镇,若是边关重镇,手中经济军队大权,用了什么蛊惑人心,百姓上书央请朝廷,朝廷同意之,会不会还有安禄山的事发生?

  这也是权利的内核。

  是赵祯不同意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赵祯渴望郑朗回到朝堂。秋税已上,但太平州没有交足。

  本地以及邻近州县今午种植大量棉花与甘蔗,商人运来的甘蔗那是为了配给,农民的甘蔗却不能拖欠,打白条。

  棉花不是锦锈监一处在收,太平州出现大量私人作坊,对此郑朗没有隐瞒,让他们学习,不是最好的技艺,可能混一口饭吃。手艺是越来越精的,几年后就会出现群体效应。今年还是锦锈监为大头,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