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6章 大凌河(第一更)_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关内外人马。

  纵然袁崇焕死了还传首九边,但是孙承宗接任后,依旧是悉数按照袁崇焕的策略。

  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并意图向锦州以东推进。

  孙承宗的重要措施,就是修筑并且防守大凌河,右屯二城。

  当他第一次督师的时候,在二城派兵戊守,被高第悉数撤去,二城被毁。

  高第的老家在滦州,因为魏忠贤以及辽事的压力,他辞职表示爷不干了。

  崇祯上台平反,因他年老,没位置给他,就让他赋闲在家。

  后金攻打永平后,七十多岁的高第听说了,知道后金的士卒的厉害,遂举家从滦州逃亡。

  待到战事结束,被崇祯因他主动逃跑,以致郡城沦陷为由,逮捕发配到山东。

  大凌河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

  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

  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袁崇焕主持关外军事时,曾几度拟议修筑大凌河,但是因为没钱没人,就把重点放在了宁锦两城的建设上,期间连续两次战事打乱了他的部署。

  宁远巡抚邱禾嘉是兵部尚书梁廷栋推荐的,经历过平黔战事,喜好谈兵,建议孙承宗取广宁、义州、右屯三镇,放弃大凌河。

  但是孙承宗反驳,广宁距离海一百八十里,距离辽河一百六十里,靠着陆运很难。

  义州地处偏僻,离广宁远,因此必先守右屯,聚兵屯粮,才能逐渐逼近广宁。

  但是现在右屯遭到毁坏,修筑后才可以防守,要是筑此城,后金必定来攻。

  以目前这种形势,必须先恢复大小凌河城,以此连接松山、杏山、锦州等要塞。

  锦州近海居于敌前,路上运输困难,右屯背靠大海,占据此地,兵力可以集中,粮食可以得到接济,才能有机会往前推进。

  没辞职前的梁廷栋力主此议,决定先筑大凌河城。

  兵部命令祖大寿、何可纲率领四千人守大凌河,又征发一万四千人筑城,同时调秦冀明一万的石柱兵护卫。

  祖大寿因为袁崇焕被抓逃回关外的举动,尽管又回去守卫京城还立了功。

  但是从此以后,祖大寿十分小心得很,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东厂的特务抓了去。

  此番抢修大凌河的任务,落在了祖大寿的头上。

  大凌河城按照官方叫法为大凌河中左千户所,位于河西走廊东部,大凌河西岸,距离锦州四十里,属锦州守备管辖。

  初建于明宣德年间,周长三里,嘉靖时有所增筑。

  后金屡次进攻辽西,它作为锦州的前哨阵地,几经破坏,孙承宗决定重新修筑,作为前进进取之意。

  但是,巡抚邱禾嘉自认为是个“知兵之人”,觉得孤城难守,要互为犄角之势。

  他违背孙承宗的命令,自作主张,大凌与右屯同时修筑,拖延了工程的进度。

  然后兵部尚书梁廷栋被罢免,紧接着因为梁廷栋是个“罪人”,所以他所力主的事情,必须要得到正确的修正!

  大凌河荒远不当城,尽反其议!

  朝廷命令班军一万四千人回蓟镇,只留下防守兵力万余人,给粮一万石。

  因梁廷栋的举荐,而担任巡抚的邱禾嘉一一照办,根本就不顾及眼前的形势,生怕自己也被牵连。

  所以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反贼贺今朝等人,都无需主动在京师的朝臣内花什么代价找内应,他们总会成为你的最佳队友!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