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销会,京城好百姓_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风。

  来销售自家的东西,只不过这销售出去的东西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给皇家分利和交税,可就算如此,在如此庞大的交易量之下。

  还是有不少利益可图。

  一时间京城成为了大明的商业贸易中心,大量的银子在这里汇集,流动,见时机差不多的朱由检率先开办皇家银行。

  只不过为了避免百姓对于这皇家银行有误解,并没有进行新钞的印制,毕竟这大明宝钞的名声实在不好听。

  且不说大明宝钞朝廷是只管印,不管收,用起来虽说按律应当是与白银一比一的兑换,可这玩意连大明收税都不要,谁有能要呢。

  导致大明宝钞制度不断崩溃,以至于旧钞、新钞之间都有着不一样的价格,民间更是流传这大明宝钞不如废纸。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大明的官员不断的陷入贪污的死循环之中,毕竟大明眼下官员的俸禄..

  发的都是宝钞..原本还是七分银三分钞,而随着国库的逐渐空虚。

  眼下早已是一分银一分布一分粮食七分钞。

  可就算是这样,除了宝钞按照时间能够按时到位以外,其他的俸禄也是经常拖欠。

  朱由检深知眼下大明的经济制度是完全畸形的,想要变革这种畸形的制度首先就要要求京师作为中央集权的枢纽,拥有强大的现银储备。

  并且还要打通各地的银钱汇兑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建立起良好的皇家商誉,不至于刚刚变革就被百姓所不信任。

  反过头来吃力不讨好不说,改革也成为了一纸空文,还白白的增添百姓负担,朝廷也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这种代价绝对不只是银子问题,更多的还是在百姓心目中将会再次失望。

  但宝钞兑银这件事上,朱由检还是看得很明白的。

  不敢贸然的对此下手,原本查清各地地方所拖欠银两之后想办法在地方解决,之后缺口由他朱由检买单已经是极其沉重的负担了。

  而这大明宝钞天知道往前的年月里到底印刷了多少出去,所以宝钞迟早只要废除的,但是眼下却寻找不到一个很好的替代方式。

  或者可以说是,替代方式不是没有,就是朱由检手里没钱不敢用。

  王恭厂的搬迁事宜也逐渐落下了帷幕。

  说来可笑,原本意图借机在王恭厂搬迁事宜中寻找机会制造动荡或打探情报的两个鞑子探子,最后却因为实在舍不得工地上的伙食。

  而逐渐的将任务抛之脑后,使得驻守在京师的鞑子探子总管都无比气愤,前脚扬言要将这两个叛徒玩意挫骨扬灰,可后脚就因为百姓举报而露出马脚。

  东厂自从接收了来自后世大量的书籍之后,也逐渐开始了情报工作的重视,这份重视让东厂明白。

  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小,只有发挥出百姓的力量才能够更好的揪出那些鞑子的探子。

  此番露出马脚,也是因为这鞑子探子操着一口别扭的京片子在街上买菜的时候,被菜贩察觉异常。

  而与周围百姓街坊一沟通,发现此人在京城虽然住着深宅大院,可是却深入浅出,最关键的是。

  这家伙家里居然没有用来使唤的仆人丫鬟。

  这让旁边的百姓更是心中起疑。

  随即便向东厂举报,有关的百姓纷纷获得了京城好百姓的红袖标、红马甲,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之后干起活来更加卖力。

  以至于后来家周围十条街内出现了陌生人,那人三代之内都能被他们问出来,稍有不对都是直接举报!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