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7章 挖空大明_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姓不会计较那么多。

  就算是心怀大明,也顶不住肚子饿啊,为了活着去大华也没啥好说的。

  山/东半岛和淮北生产恢复和水利工程都开始大规模修建,两百万百姓也进入到各个工作岗位,或者采用新技术耕作分给自己的田地,同时也有分基地召集的平民,以及辽东迁移回去的百姓加入进来。

  半年的时间,整个半岛和淮北地区欣欣向荣,让人都看不出遭劫不久的样子。

  每一条河流,都进行了疏通和重修堤坝,可以兴建水库的地方修建了水库。

  从水库中分出的主渠、支渠、毛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通向每一块田地。

  大量的机械由货轮拉着运到半岛,又分配到各府县,进入农户的家庭。

  华夏银行也特别提供了农机和粮种贷款,让百姓都能用上先进机械。

  大生产运动如火如荼的推开,老百姓的心思总算是沉淀了下来。

  半岛如此,三秦之地和甘宁肃州等地一样如此。

  河西走廊重新打通,修路工程动用了百万人,百姓的收入大大提高。

  各座矿山被开发、各条道路开始修建、各处水利也全都开始修筑。

  老百姓恨不得多长几只手,这样好能更加多的挣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他们还担心大华这边不会管他们的死活,哪想到人家到处都给他们机会,还有大量的物资送进来。

  此时他们一点都不后悔留下,反倒是嘲笑那些担心大华而离开的百姓,真是傻到家了,在大明有什么好的?

  三秦的建设,不仅是让留在西北的百姓受益,同时三晋、河/南等地的百姓也很多偷偷跑过去。

  人家大华来者不拒,到了那边有吃的、有穿的,还有大华给他们修建的保障房。

  傻子才不知道好歹,干嘛非要窝在穷山恶水间受罪呢?

  尤其是山/西辖域内,老百姓纷纷渡河或前往关外投奔大华。

  半年的时间,竟然净流出了五十多万的百姓,山/西的官员连报都没报。

  若不是他们的产业和家族都在大明,若不是他们在这边有着地位和权势。

  他们都想前往大华去,好歹发财的机会多啊,现在只能派人去跟大华多做贸易。

  至于老百姓去那边,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正黄土高原也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

  还年年遭灾,朝廷那边连钱粮都拿不出来,眼看着老百姓饿死怪可惜的。

  老百姓迁走之后,他们倒是可以放开手脚,将那些天地都兼并到自家来。

  既不会被老百姓怨恨,还能得到实惠,干嘛非得急赤白脸去阻止呢?

  唯一有些麻烦的就是赋税,老百姓走了赋税谁来交呢?

  赋税说大是大事,说不是什么大事,那也不是大事。

  土地只要找几个有功名的挂在名下就行了。

  反正士绅不收税,也没必要给朝廷交税。

  按照田亩数纳税这规定简直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