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孔子学院火了_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线,直播间也随之关闭。没过多久,他的动态信息里,出现一条报名网址。

  几乎在就瞬间,网友们纷纷涌入页面,注册、填写资料、报名申请,一气呵成。

  短短五分钟时间内,就有两万多名网友申请。这热度,真是绝了,书院明明是读书学习的地方,但却比一些网络游戏还火。

  另一边的家村,刘村长忽然找到李子夜,然后问道,“子夜,市里有领导,听说你要开办孔子学院,他们想问问,能不能也来进修一下?”

  国学是华夏人的学问,作为苏城的领导班子,领导们自然也想多进修一下,更深层次的领略泱泱华夏的文明底蕴。

  “可以啊,不过得一视同仁,没有特权,没有区别对待。”李子夜果断的说道。

  领导们想学习华夏文化,这是一件好事。总比某些人,老是想着往国外跑,要好很多。

  但可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孔子学院也有它的规矩,那就是“人人平等”,“一视同仁”。所有流程和规章制度,大家都一样,必须遵守。要不然就别来。

  刘村长是清楚李子夜的为人的,以他的性格和原则,那是说到做到。

  不管哪位领导前来进修,如果在底线上犯错,那李子夜是真的不留情面,有啥说啥。

  “额,好的子夜,那我跟他们说说。”刘村长如是说道。

  在这个问题上,他也不好和稀泥,只能以原话传达。不然万一出现偏差,那对大家都不好,尤其是市里的领导们……

  至于孔子学院的开办地点,李子夜早已想好。新建成的夏宫,他应该不会选择,因为那里是老年活动中心,如果拿来征用教书,那想想就不太好。

  而如果选择再建一座,又太兴师动众了,没那必要。

  所以思来想去,李子夜想到他平时教小孩子念书的学堂,就是门外种着几颗桂花树的小木房子。那里用来做“孔子学院总院”,貌似正好。

  毕竟“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嘛。陋不陋室的,那不重要,关键是传承技艺。

  ……

  由于孔子学院报名火热,人数很快超过10万人,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李子夜和村里长辈们,光是看这些申请者资料,就看得是眼花缭乱,宛如一叶孤舟漂浮在茫茫大海。

  不过好在李子夜的小伙伴不少,除了匠人组的长辈们,包括故宫的专家学者,还有文物局的朋友,都来贡献出一份力。

  不管有事没事,先帮忙看几千份简历,选出其中有潜力的,然后安排他们来家村参加选拔。

  考核是必需要有的,毕竟孔子学院关乎到全方位布局。李子夜会作为考官,现场出题给那些学员。

  至于被选中的申请者,该如何抵达家村,万一家庭条件不太好,路上旅费伙食费,都是一种负担该怎么办……

  这点也不用担心,还记得上个月,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