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夜校_致富从1978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让卫向东听到这话,肯定会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没整过那事就不知道?这是科学!”

  当然他已经骑车踏着月色往厂里赶,听不到这话。

  “小毛,我的工作还没做的不细啊…..”卫向东想到刚才曹梅花长跪在地的样子,心里很感触颇深。

  在这个时代,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叔,你做的已经很好了,还不细?”卫小毛边骑车歪过头看着卫向东,不解问道。

  “我决定在队上定个规矩,凡是谁家子女考上高中,根据家境情况给与适当补贴!考上大学也是!”

  “大学就算了吧?我听说上大学国家给学生钱呢。”

  “现在给将来未必会给,我的理想是咱们卫曹大队所有社员的子女,从上小学到大学,自己不花一分钱全部由集体出!”

  “天啦,那要花多少钱?”

  “所以我们得好好赚钱!”

  很快,四队管理委员会出台一项政策:凡是本队社员子女上高中或者大学的根据家庭情况一律给与适当补助!一句话,不用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公告还是贴在大队会议室外面的墙壁上,多数人表示赞成,但也有少部分不高兴。

  娃都是自家养,凭啥他家娃上高中大学就让队上掏钱?

  结果被卫向东怼回去:“与其在这里发牢骚还不如赶紧回去教育你家娃好好学,连个初中都考不上还在这里逼逼?

  儿不教父之过!

  1980年秋天,四队一共有4名学生考上高中,队上根据其家庭情况给与不同的补助。

  不过让他遗憾的是,别的队都有考上大学的唯独四队还没有。

  于是他又放出话来,如果谁第一个考上大学,生产队直接奖励2000块钱!敲锣打鼓送到家!

  2000块啊…..

  城里职工一年工资也挣不到一千!

  于是那几个刚刚升高二学生铆足了劲,一个目标一定要考上大学!

  为自己也为家争光。

  同时,缫丝厂夜校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地点就在缫丝厂内,卫向东让临时修建的三间平房。

  办夜校,在这年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五六七十年代,全国各地的农村,每个生产小队修建文化室。

  晚饭后,全体男女老少集中文化室,听村小学老师或识文断字的人讲课认字,当时叫做“扫盲”,每个村民脸上既惊喜、又兴奋的神情,显露出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

  为了配合全民扫盲,国家还出版了《农民识字课本》,各地农民上夜校识字的消息经常在《人民日报》等国家、省级报刊上出现。

  卫向东那时候还小,没有都少记忆,但听自己的老爸和大哥说过,

  除了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都自备本子、铅笔,晚饭后不约而同地集中到生产队的会议室识字。

  在煤油灯下,墙壁上挂一面小黑板,村小学的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