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1章 遭遇敵軍_北宋一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議好行動方略后,部隊相繼行動,岳飛,楊再興帶着兩千騎兵,率先出發,寧策則統率剩餘的兩千步卒,一路疾行北上。

  行軍到中午,前方道路越來越崎嶇,岔路也越來越多,士卒們皆有些疲累,寧策便命令部隊停下,稍息片刻。

  擔心被人發現蹤跡,部隊沒有生火,士卒們停下后,或是靠在樹上,或是坐在地上,拿出乾糧就吃。

  士卒的乾糧有煎餅和地瓜干,就著肉乾和鹹菜吃,寧策的伙食和士卒們一樣,此刻他坐在一個樹墩上,左手拿着煎餅,右手拿着肉乾,楊志,關勝,魯智深等人都圍在他身邊。

  寧策只吃了幾口就停了下來,他若有所思地望着遠處茂密的森林,想了一會之後,便對眾人說道:「越往前走,道路越窄,不利大軍行動,本官打算分兵。」

  這次沒人反對,

  按照正常的速度,岳飛等人應該已經到了蘭甸溝,但至今沒有派人回來報信,這隻能說明,事態正如寧策所料,向著最壞的情況發展。

  宋軍先鋒,很有可能已經戰敗,岳飛忠實地執行了寧策的命令,率領兩千騎兵,尾隨敵人大軍而去,準備在關鍵時刻,從背後狠狠地捅敵人一刀。

  在這種情況下,奇襲燕京的緊迫性,驟然便突出了起來。

  燕京城也是堅城,想要攻下,談何易事?

  寧策等人動作稍慢,就很可能會被擊敗宋軍的遼兵,殺個回馬一槍,前有堅城,後有追兵,這種情況幾乎是必敗之局。

  所以必須儘快趕到燕京,並想辦法攻下此地,就算無法攻下,也要給敵人造成實質性的傷害,逼迫遼兵不得不回援。

  古代打仗,將領總喜歡分兵。是這些將領不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么?

  不是的,

  關鍵的因素就在於,古代的道路情況。

  古代的野外,都是黃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

  這時也沒有後世各種工程機械,推土機,壓路機什麼的通通沒有,也修不了什麼大路,所以很多地方路況都不好,不但難走,也不夠寬。

  幾萬人的兵馬走這種路,根本就施展不開,千軍萬馬堵在一條路上,嚴重影響行軍速度。

  這也是游牧民族的一個優勢,在這種道路狀況下,機動力強的騎兵,速度較快,比較不受地形影響。

  由於道路的因素,所以古代人打仗講究一個分進合擊,就是分頭行動,最終在一個地方集合,然後一起打仗。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童貫將手下十五萬大軍分成兩路,倒也不是不能理解,無論種師道,還是辛興宗,都是童貫能拿得出手的,較為強大的宋軍武將,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分兵可以讓敵軍應接不暇,也能加快進軍速度。

  所以眼看前面岔路多,又都是羊腸小道,寧策提出分兵的建議,眾人倒也能夠理解。

  只有楊志隱隱有些不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