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鸿鹄志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见郑森的回答,郑鸿奎淡淡“嗯”了一声,没有回话。

  其实他对自己这个侄子非常喜欢,说起来,郑森甚至可以称为郑氏年轻一辈最是年少有为者,如今年仅二十三岁,正是热血年纪,便已经文韬武略,胆色过人。

  这一点令郑鸿奎自叹不如,想他如郑森这般年纪的时候,还跟随郑芝龙在海上漂泊,为了一丁点小事去和其它海盗头子大打出手。

  当时自己虽然可以称得上勇猛,但却毫无智慧谋略和高明手段可言。

  师从陈子龙的郑森,此时本该跟随打理族中事务,自从听说自己有事面圣,他便软磨硬泡,最后甚至偷偷跑出来,硬是要跟着自己一同前来。

  当郑鸿奎无计可施时曾问他,究竟为什么要来京师。

  当时,郑森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说要见见京城的市面,耳濡目染的听听各方说法,最后再看一看数次跟随当朝皇帝陛下斩获大捷的京师禁军与城防军将士英姿。

  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甚至想跟着郑鸿奎去见见圣明天子龙颜。

  崇祯十一年,郑森高中秀才,随后又勤奋苦读,成为南安县二十名廪膳生之一,三年之后,也就是崇祯皇帝刚刚穿越过来的崇祯十七年初。

  郑芝龙见此子好学,便花费重金,拖带关系送他进入金陵国子监求学。

  当时的金陵,还是东林党老巢,南京六部和国子监还都健在,郑芝龙如此大费周章让他来此求学,自然要找声名最显赫之人,这一来二去的,拜师不免就拜到了钱谦益头上。

  对于庞然大物一般的郑氏,钱谦益是不敢有所怠慢的。

  说起来,郑森这个名字还是钱谦益替他起的,到金陵之前,郑家人包括郑鸿奎都称他做郑福松,这也成了如今郑森的小名,乳名。

  直到如今,郑鸿奎私下里依旧称呼他为“福松”。

  据钱谦益当时的说法,“森”代表着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之后,他又替郑森起了新的表字,唤做“大木”,同样是为了让郑森勤奋好学,熟读四书五经等经典。

  郑芝龙很满意他替自己儿子找的这个老师,但郑森却并不是很满意,处于最基本的尊敬,他开始跟从钱谦益学习儒家学问。

  直到崇祯十九年,声名显赫的东林魁首钱谦益因拥立新君事泄被诛,崇祯皇帝亲自下旨,将他十族夷尽,抄家灭族,其本人亦被活剐三千多刀,凌迟处死。

  这件事震惊了整个士林,三厂一卫全力开动,番子、锦衣卫们当街缉拿各种朝廷大员,强行关闭一间又一间的东林书院和书社,兵士成批上街平乱。

  总共被诛杀的人数至今仍是个谜,朝廷只是一味将东林党的罪行添油加醋,自然不会将株连人数公之于众,但可以确信的是,仅钱谦益一脉,株连者便多达一千余人。

  出了这么大的事,当然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