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章:蔺养成的抉择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十九年的蔺养成与前几年变化很大,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于两个人生。

  提起他的名字,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但若是提起“争世王”这个名号,那便是无人不知了,当然,有些地方也称他“乱世王”,反正都差不多。

  说起来,蔺养成和很多农民军首领一样,早年基本都曾当过大明朝廷的兵,他当时是在宣镇辖内当边兵。

  无独有偶,崇祯三年,因多年未曾发饷,蔺养成率众“起义”,后辗转又隶属闯王高迎祥麾下,其部众活动在甘肃东部,由于地方府衙的瞒报,以致众至数万。

  崇祯四年,蔺养成作战失利转入进山西,后编入王自用的“三十六营”,与贺一龙、贺锦、刘希尧、马守应合军,又称“革左五营”。

  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蔺养成率众转战在陕、晋、豫、鲁、川、鄂、皖、湘等地,势力极盛,名声不知比同时期的李自成高到了哪里去。

  崇祯八年,蔺养成率革左五营参加河南荥阳大会,为十三家首领之一。

  从崇祯九年高迎祥死后至崇祯十三年之间,那个时候李自成还没有再起,蔺养成和革左五营可以说实力最强,名声最隆的一支。

  当时正好是杨嗣昌“十面张网”的计策,这个计策起初收到很大成效,各路流寇纷纷战败投降,或原地解散,著名的“闯塌天”刘国能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招安。

  革左五营作为当时最强的一支,本该是发展最好的时候,却失去了这个机会,只因当时革左五营内的几名首领有了分歧。

  蔺养成、马守应想招安,其余三人则想跟随张献忠,那个时候李自成还没有人重视,甚至蔺养成都不会将他当回事儿。

  由于无法决定,蔺养成不得不随革左五营连续数年都屯居在英山、霍山、潜山、太湖等地,活动范围不是很大,因此被人以往,部众也是丢失迅速。

  这样五个人共同掌握大权的模式,虽然让革左五营成为当时较强的一支,但却很快就显现除了不足,那就是在某些大事的决策上,五个人总会有所分歧。

  招安的决定搁置以后,蔺养成、马守应其实就已经与贺一龙几人滋生矛盾,后来更是如此。

  说来有趣的是,五人不论发展好还是坏的时候,都没有任何所谓“改朝换代”的大志向,甚至蔺养成一直在想的都是如何被招安。

  革左五营在朝廷、李自成和张献忠之间摇摆不定很长一段时间。

  崇祯十六年,投张献忠不久的革左五营再次发生内讧,贺一龙被李自成所杀,蔺养成归逃李自成,他本就与贺一龙有隙,李自成又将革左五营余部交予其手,以高官厚禄相诱。

  蔺养成当时并没说什么,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儿自然是欣然接受,可在心中却也因此看出李自成与罗汝才的截然不同之处。

  太原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