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三章:一败涂地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军集结围剿大顺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襄阳。

  襄阳府城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襄阳”,位于湖广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易攻难守,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

  因此,时人也有人称襄阳为襄樊城,其意就是表示襄阳与樊城归为一地。

  有明一代,督师杨嗣昌曾将襄阳作为转办流贼的大本营,历史上,襄阳与樊城一个是军事重镇,一个则是商业重地,至崇祯年间,已是愈发的繁华兴茂。

  杨嗣昌所谓“八面张网,十面埋伏”之计,成则归于襄阳统筹战守之地,败亦归于失襄阳陷亲藩之罪。

  崇祯年间十余年的时间里,襄阳先后被张献忠、李自成、官军来回抢夺,那个时候的流贼还不如现在,那是彻彻底底的流贼。

  他们来了要抢上一遍,官军来了又要再抢上一遍,百姓死死的死、逃的逃,失者十有八九,后来早就是十室九空,成了空城一座。

  崇祯十六年正月,闯军攻下承天,李自成自称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三月,闯军破襄阳,李自成将其更名为襄京,称“新顺王“。

  依照军师李岩的建议,李自成以武威将军谢应龙屯驻襄京,守汉川,目的在于防左帅之泝流而上。

  闯军在当时的各路流贼之中是第一个有些建国意识的,襄阳称新顺王之后,李自成实际上就已经在李岩和宋献策的建议下,有意归拢民心,至今更是如此。

  到了如今这崇祯十八年,襄阳一带虽还不如几十年前,但却也是安稳许久,有些恢复。

  “报!左良玉集湖广、山西等地官军,号称八十万自武昌渡河北上,连破汉阳、德安,前日已破承天。陛下有旨,命将军严守待援,襄阳重地不可失!”

  这天,一向平静的襄京城内却是乱作一团,一名标兵将十分不可思议的消息带到城中,就连谢应龙都为此惊异。

  谢应龙屯驻在此最大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李岩害怕李自成忘了南边儿还有个左良玉,所以才会建议李自成派他来此屯守。

  谢应龙记得李岩当时还私下里找自己说过这件事儿,那意思很明确,就是说自己别的不用管,看住左良玉就行,看住了他,就是看住了张献忠,襄阳这个地方只要不丢,湖广就还是大顺的天下。

  这三年来,谢应龙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屯驻于此,一直明里暗里盯着左良玉。

  前段时间听闻李岩被抓,谢应龙已经是对屡献谗言的牛金星深有恨意,如今听闻左良玉北上的时间第一时间求援,等来的竟然是让自己固守的旨意。

  很显然,这又是那牛鼻子所为。

  “众位说说,如今如何把守汉川?”谢应龙气不打一出来,强自镇静说道。

  “哼。”一名大顺军将领起身说道:“还能如何守,那左营不过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