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狱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蓟镇一带,在崇祯皇帝复建的旨意下达之后便开始大军云集,不断有各部官军来来往往,尤其蓟镇旧设镇城,现如今已是车水马龙。

  黄得功在良乡之役后叙功第一,时为定西伯的唐通叙功为第二,两人由此而双双晋为侯爵。

  在崇祯十七年年中旬的时候,唐通在京师宣胜之后被遣往山海关协守,黄得功被崇祯皇帝平台召见以后亦被委以重任,所部兵马更是被崇祯皇帝金口钦赐为‘虎山营’。

  所以在当下的蓟镇一带,各路官军之中数量最多的还是要数黄得功麾下来自滁州、泗州的虎山营。

  黄得功充任蓟镇新任总兵官,率领虎山营成为京师以北藩屏,如同刚来到京师勤王时的神武军一样,风光无限。

  黄得功到任以后,立即着手在蓟镇城旧址开始建城,起先由于缺少金银支持,崇祯皇帝便是从京师一带差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携银五十万两用于建城。

  后来土石材料难以购买,黄得功向崇祯皇帝上报决定将周围废弃的屯堡以及烽火望台暂时拆除,用于新蓟镇城的建设。

  蓟镇旧有墩台、烽火等三百余处,但均已废弃多年,留之无用,这件事经过内阁大臣的商议之后,由崇祯皇帝亲自点头执行。

  事实上,黄得功在受到圣旨之前就已经开始每天和兵士们同甘共苦,奋斗在第一线,圣旨到后更是日夜不停的抢筑建城。

  直到现在,总算是将蓟镇城完成了大半。

  期间,曾有不少文臣对黄得功不接到圣旨便先行建城的想法有所微词,在朝议上弹劾蓟镇总兵黄得功为军不法,纵容属下搅扰百姓,武夫弄权之事。

  崇祯皇帝起初严厉训斥了弹劾的言官,而几日之后,翰林院修撰陈名夏泣血上疏,再次弹劾黄得功不法等十二事,在朝中引起轰动。

  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能象征性的派遣锦衣卫与东厂缇骑前往蓟镇了解情况,但于此期间,崇祯皇帝并没有解除黄得功的职务,反而明旨慰问,让他不得因此事而对蓟镇事务有所松懈。

  缇骑归京之后,由东厂掌刑千户李有成与锦衣卫千户高文彩证实了东林党徒弹劾之事均属子虚乌有。

  正朝臣大惊失色之时,内阁辅臣、工部尚书冯铨忽然出列,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奏章怒斥东林喜好朋党之争,纠劾东林党陈名夏等十二人陷害忠良。

  内阁首辅魏藻德继而出列,言语之中,对陈名夏等人颇有微词,顺带证实了前些时日恰巧在街上撞见陈名夏等人进出春风楼之事。

  其后,东厂提督太监王承恩出面说是陈名夏等人在弹劾黄得功之后的前些日便想将家产移往南京,均被东厂人员查获。

  如此做派,显然是心中有鬼,不打自招。

  崇祯皇帝勃然大怒,当庭下旨将翰林院修撰陈名夏等十二东林文臣革职抄家,为首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