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2捧杀_回到九五当好爸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乎是把厂当成自己的家。

  同事之间也是亲如兄弟,所有人凝成一股力量朝着一个目标出发,不仅如此这还是个子承父业的职业,因此,每个员工的幸福感也很高。

  哪像未来的工厂,万事朝钱看,谈感情伤钱。三合口号里的干一天玩三天,不是他们不想多干,而是真的对黑心厂一点归属感都没有啊。

  工厂主一个个喊着万元招新的口号,可是去了才明白,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一个月连5000都赚不上。

  提桶跑路好像是大家不勤劳一样,其实不过是不愿意给资本家这么剥削而已。

  可惜现在原本抱着择一世终老的心态的工人子弟,却在90年代国营大厂改革的浪潮中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冲的七零八落。

  彼时的大厂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但是下岗潮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虽然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如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社区就业的具体措施。

  其中包括: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必须安置95%以上的就业特困人员;劳务派遣组织必须通过“社保所”优先招用失业人员和农转工人员;

  区属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后勤服务岗位要由劳动保障局及有关街道、乡镇统一推荐;

  公共服务岗位,例如外来人口协管员、交通协管员、文明乘车监督员等岗位由有关管理部门报区、街(乡)劳动保障部门统一推荐。

  好让这种阵痛尽量的缓慢一些,不再那么痛苦一些。

  可是巨人倒下的再缓慢,也一样会引发巨大的震荡。

  上千万的职工被迫下岗,而此时他们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最难熬的时期。

  这些下岗职工年纪都在三四十岁左右,文化水平不高,初中毕业已经属于上等了,而他们从十几岁开始就进入工厂,其他的技能也不会,下岗之后无疑是沦为最底层的哪一类人。

  80-90的下岗工人只能进入社会职业声望较低的传统零售、服务业或者临时就业岗位。

  相比于男性职工,下岗女性职工就更为艰难,他们统一面临的问题是子女的教育费用太重,有病看不起、养老没着落、没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

  更重要的是信念的问题,曾经他们是冲在建设的第一线带头的老大哥,是国家和人民的骄傲;而现在却成了却沦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淘汰品。

  这叫谁都不是一时间能接受的。

  此刻画面里,一个岁数不大但是看上去很憔悴的女人,正拉着乔楠的手,恳求什么。

  报道中的画外音也介绍着这个女人的身份。

  这是一个姓宋的破产的厂子的厂长,当年这个铁娘子也是工人老大哥里的老大姐啊。尤其是她还是个女性,这可不多见的。

  宋厂长是曾经多次被表彰,多次被评为劳模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