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3.公司化的工厂架构_傻子的燃情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还不像现在这样,有太累的活就等着机械来完成,没有对机械的依靠心理。自己轮大锤打地坑,靠人力移动笨重机床,在他们看来都是正常行为,所以也就没什么好抱怨。

  机加车间在一天天成型,另外两个车间需要的设备少一些,准备起来就容易多了,只敷设的主要线路,电焊、氩弧焊、气焊、卷板、裁板、折弯一类设备,价值不高,都买新的都没问题。

  虽然从矿机挖来了不少人,可这好歹的也是个设备制造工厂,需要的人数还是远远不够,只能从附近的农村招募工人。

  这些刚扔了锄把子的农民,从来没有进入过工厂,甚至好多连机加设备都没见过,图纸是啥玩艺儿都不知道,是无法从事车、铣、钻、磨一类需要技术的工种的,就是电气铆焊,他们也干不了。

  针对这个情况,姚远结合过去他见过的乡镇企业培养工人的办法,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他在帮小慧搞那些企业的时候,也曾经将自己这个方案运用到培养人才上,效果还是不错的。

  他不会像国企那样,实行师徒传帮带的办法。那样太慢了,再说他也没有那么多熟练技术工人。

  他就生产几样设备,这就决定了他的每一台机床,需要加工的产品样式不多,就那么固定的几件东西。

  工人用不着样样精通。你在这一台机床上工作,只要记住这台机床加工的这几样东西就可以。

  每一个工件需要加工哪几个部位,都加工到什么程度?不需要看图纸,记住工件就行。

  至于要加工到什么程度,你学会用给你的尺子就行。如果你连尺子都不会用,那你也用不了机床。这么笨的人,你还是找地方凉快去吧,别在我这儿给我耽误事。

  他这是把复杂的机械加工,转换成南方工厂不需要技术的流水线作业的形式。

  这个形式,不是他发明的,是后来的乡企,因为缺乏技术工人,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最有效的办法,被他提前给拿过来,用上了。

  当然了,这个办法就需要有懂行的技术工人在一旁监督,随时指导这些外行。

  姚远就把从矿机过来的,有限的几个技术工人用上了。让他们脱产,专门负责传帮带。每一个机加工种,都至少配备一个技术工人,他们不但要传帮带那些生瓜蛋子,还要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测,出了问题,追责只到技术工人,不问下面,逼着每一个工种都必须出合格品。

  这就与国企正规的生产车间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技术工人,就自然形成了工厂的质量管理团队。

  另外一个团队,就是生产管理团队了。

  他不需要那么多管理人员,一个车间,有一个脱产的车间主任就够了,负责工期安排,工件调度。

  一个车间,每天需要交货那些产品,这些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