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9章 “不打不相识”(上)_空间之美利坚女土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就着探射灯的强光照射下,用放大镜仔细地检验了起来

  作为曾经的郡主娘娘,又加上千年的玉珏空间中的生涯,致使珮珮对于各种古玩的鉴定本就经验丰富。更何况。她还有金手指——神识的帮助!

  神识并不仅仅可以作用于对人的情绪影响方面,还能用来感测物质的细微质地。

  因此,她一上手,就立刻用神识去感测手中的这件黄釉瓷定窑盘子的瓷釉上色纹理和瓷土的层次质感。

  有了神识的帮助,珮珮很快就感测出了手里的这件瓷盘表面明亮的黄色釉彩下的“质粗理松”的质感!

  常理来说,宋代定窑的瓷器所用的瓷土,在经过了烧制之后,不应该会有这种“质粗理松”的质感的!除非是

  心里有了猜测以后,珮珮不动声色地放下了手中的这件瓷盘,又拿起了摆放在案台上的另一件配套瓷盘。用神识感测了起来

  大约过了六、七分钟之后,珮珮心里已经有了确定答案——这一套“黄釉印花凤纹对盘”绝对不可能是宋代定窑的官窑制品,十有八九是明中晚期的民窑仿制定窑产物。

  元代出现了卵白釉、明永乐年间则出现了甜白釉。

  因为以上两种瓷釉的制作水平都很高,因此。明代的仿制白釉产品多数以卵白釉和甜白釉为主。

  明代的官窑更是从来都没有仿制过宋代定窑!

  但是,明代的民窑中却时有仿定窑的瓷器产出。

  根据朱琰《陶说》中所说:“饶镇仿定器,用青甲石米分为骨,悦份定。质粗理松,不甚佳。”的这一段文字中,就可以判断出。明中晚期民窑所仿制定窑瓷器,其结构质理粗松,颜色多呈现青黄色。

  而民窑的老师傅们为了掩盖这种“不甚佳”的青黄色,通常会在烧制前特别上一层黄釉,使之烧出后的颜色呈现出明亮的“黄白色”。

  这些明中晚期民窑所仿制的定窑瓷器,流传到了现代后,经常会被某些古董店当作是宋代出品的定窑瓷器卖给一些不懂分辨的收藏家。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两者之间,一种不过是提前了两三百年的宋代官窑出品,另一种则是晚了两三百年的明代民窑产物,如果放到现今来说,这两种瓷器都是古董瓷器,价格就算有差别、也不会相差的太离谱吧。

  其实这种想法绝对是错了!

  首先,官窑和民窑就有天差地别的区分!

  虽说民窑瓷器中也有不少精品流传于世,但在世人的认知概念中(同时也是事实),顶级的烧瓷大师的手艺都是一代传与下一代的,而这种传承手艺也只会传承于官窑的匠人家族当中。

  民间的那些烧瓷大师,不管是从底蕴上来说,还是从传承手艺上来说,其落后的可不止是一哩半哩的差距。

  另外,“宋代定窑”和“明仿宋定窑”中的一个“仿”字,就已经论定了这两者之间的身份差别!(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