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二五章 日趋复杂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定要设法破坏?”王羽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一手在桌上轻轻的叩着,发出了‘笃笃’的轻响,喃喃自语:“这件事变得越来越有趣了啊。”

  “确实有点意思了。”贾诩从旁附和道:“董公仁这是身在河内,心在曹营啊,只是不知他什么时候和曹孟德联系上了。单从这个角度考虑,我军也确实不能对河内随意采取行动,否则很容易引得大战连场,到时就得不偿失了。”

  王羽点点头,明白贾诩的暗示。

  历史上,袁、曹同盟在曹操奉迎天子之后,也就是改元建安开始,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两大诸侯间的战事一触即发。不过,官渡之战是在建安五年才发生的。

  关系破裂五年后才大打出手,双方的耐心和克制固然令人惊叹,但若说其中没有个导火索,王羽是断然不能相信的。

  这个导火索就是张杨和河内的归属。

  河内这地方很难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评说,其西北群山连绵,山中多有盗匪,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很苦。而南部和东部紧靠黄河的地域,却有着难得的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就算比起洛阳、魏郡这样的富庶地方,也是丝毫都不差的。

  正是这片膏腴之地,才养出了河内众多的世家名门。

  抛开这些经济、民生之类的因素,河内还是联通南北的战略要地。

  这一世董卓是比较憋屈,不过历史上,面对关东群雄的围攻时。他还是很威风的。屡战屡胜,先后在河内击破王匡。在荥阳击破曹操,在梁县打败孙坚。都是近乎全胜的大捷。可他依然不敢在洛阳停留,只能仓惶放了把火,就往关中跑了。

  究其原因,无非是战略态势太差,尽管屡战屡胜,但被围攻的态势却始终无法改变,特别是屯兵河内的袁绍、韩馥联军。对董卓来说,尽管双方一直没发生实际的冲突,但只要袁、韩的大军停驻在河内。他的头上就始终悬着一把利剑!

  对有志于天下的诸侯来说,河内就是连通河北、中原的要道,谁占据了这里,谁就能在战略上获得主动。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之所以发生在延津、白马一带,正是因为袁绍出兵,不仅要攻击兖州,还要压制河内。而这场大战的直接导火索,同样与河内有关。

  若非曹操暗算张杨。抢先吞并河内,袁绍未必会不顾沮授、田丰的劝阻,一意孤行,发动了那场震动天下的大战。拥有了河内这个据点。曹操就可以随时进窥邺城,由不得袁绍不紧张。

  王羽知道,贾诩提醒自己的用意。便在于此。

  现在的河内的局势很微妙,名义上张杨是老大。但实际在此掺了一脚的势力多不胜数。

  王羽自己凭借的是两年前在这里的经营,在普通百姓和郡兵之中有着很广泛的基础。连张杨的所谓密议,也只是隔了两天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