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九七七章 江东之变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呢,光靠中原逃难的人可不够,更多的还是要从身边来寻找。山越是土著,没人权的,抓来就是上好的农奴,训练一下就是相当剽悍的战士,顺便还能抢到一些钱粮,正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孙策为了快速恢复力量,和山越达成了和平协议。出兵的部落今后都可以得到将军府的保护,顿时斩断了江东世族的一项重大利益。

  再加上各方在对外策略方面的分歧,会有暗流涌动也算不上稀奇了。

  诸葛亮还在继续说明着,又说到了孙氏内部很可能也产生了分歧。

  听到这里,王羽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思绪飘忽着,突然凝聚出了一个很奇葩的念头:历史上暗算孙策的,不会就是他的弟弟孙权吧?

  他没有将这个想法述之于众,只是把自己给吓了一跳。

  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这还真就未必一点都不靠谱。

  对于孙策之死,后世的诸多猜测中,以郭嘉或是曹操的嫌疑最大,这是从得利原则推导出来的。当时正处于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多面受敌,一旦孙策兵出淮南,对他造成的威胁可不是一般的大。

  提前解决掉孙策。危机自然就此解除。

  然而,以同样的思路放在孙权和江东世族身上。何尝不能得出相近的结论呢?论得利,孙权得利难道不是更大吗?古往今来。兄业弟承的又有几家呢?

  还有一些细节可以作为参考。

  周泰在孙策身边的位置,和曹操身边的典韦、许褚差不多,是近身护卫。可偏偏就在孙策遇刺之前,孙权将其讨要至自己的麾下,削弱了孙策身边的保护。

  此外,孙权对待跟着孙策打天下的功臣们的态度,也很值得商榷。孙策死后一直到赤壁之战,周瑜一直没能外放领军,说是和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可他的长处本来就不在政务上。

  再考虑到孙权对孙绍的防范,不难得出结论,孙权与江东世族同谋弑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当然,寻根问底的追究这些秘辛,对王羽来说,倒是可以极大的满足他的八卦心理,对别人来说就意义不大了,似乎没必要这么郑重其事。

  但实则不然,这将涉及到一个重大决策,那就是评估策反周瑜的可行性!

  历史上曹操打过这主意,被周瑜言辞拒绝了,王羽也不敢保证自己的魅力肯定比曹操大。不过,若能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孙权或江东世族和孙策之死有关,那事情也许会有些不同。

  毕竟现在的周瑜和孙策的兄弟之情还很深,也没有家小留在孙权身边为质,更重要的是,庞统的情报系统对江东的渗透还是很成功的,这件事还有追查的余地。有必要的话,庞统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栽赃!

  孙策已死,再去了周瑜,江东实力虽在,却没了真正有战略眼光,能激起将兵战力的人。

  其实不光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