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二章:张掖郡的私心_晋末征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凉州,张掖郡。

  张掖郡原为匈奴昆邪王地,汉武元鼎六年分酒泉郡东部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张掖郡领四县,为永平、屋兰、临泽、氐池,郡治设在永平县。

  当下,凉州地区随着三国的混战和魏晋的易代,在人口分布和种族构成上,较其他的州郡更加多元化,彼此的关系也更为复杂。

  张掖郡以东,汉族人口的比例较多,西边则是胡族人口的数量占优。

  在这些胡族中,又以羌族人口最多,分布也最广,与其他族群组成结构类似,亦是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的部落。

  另外,除了羌族人外,在酒泉郡与敦煌郡及其周边地区,还有落败的匈奴人、丁零人以及由西域前来营商的粟特人。

  这些胡人聚集在凉州的西北,对凉州的稳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凉州府不得不将大量的兵马驻扎在张掖与酒泉二郡,防止胡人的叛乱。

  当年,凉州牧张轨镇守凉州时,河西鲜卑部族就在若罗拔能的指挥下入侵姑臧城。

  张轨依靠河西世家大族的支持,命大将宋配领兵对入侵的鲜卑人发起了强力的反击。

  经此一战,凉州军斩杀数万叛乱的鲜卑人。

  张轨则以铁血的方式,威镇凉州境内的各路蛮夷,并将他们尽数迁至张掖郡的西北,远离了武威郡。

  不仅如此,凉州府一直对营商的粟特人,以及居住在境内的粟特裔有所防范。

  张轨在执掌凉州时,粟特人曾联合凉州境内的敦煌张氏、粟特裔曹氏、武威贾氏、西平麹氏以及田氏等豪族,企图杀死张轨,夺取整个凉州的控制权。

  在其他大族的协助下,双方经过两次激战,张轨击败了叛军,由此也驱离了武威郡乃至周边境内的粟特裔,将他们赶到了酒泉郡以北的西海一带。

  至此,凉州府除了面对刘赵军时驻军东移,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将兵马驻扎在张掖郡,就是为了防范凉州以西的蛮胡与粟特人。

  正因如此,当武威郡被袭后,周边郡府没有足够的兵马赶来增援,也因此才回导致姑臧城被攻破,凉州刺史张茂身死于城中。

  ★★★

  张坦,原武威郡太守张琠之子,敦煌广至人,奉张茂之令镇守张掖郡和酒泉郡。

  府衙内,张坦收到姑臧城被攻破的消息后,脸色大变,急忙想要调兵东进,救援武威郡。

  然而,不等他的将令发出,酒泉郡的求援信便送到了案头。

  一日前,居于酒泉郡北的两万羌人冲破了会水南的长城,已经逼近安弥县,大有攻取酒泉郡治福禄县城的企图。

  同时,由粟特裔康氏所率领的蛮胡军也由会水进入酒泉郡,并向东攻下表氏县,领兵朝张掖郡治的永平县而来。

  眼下,张掖郡与酒泉郡的境内驻军达四万之多,本来就是为了防范蛮胡的生变,如今有叛乱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