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8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间闹的也不愉快,因此国内外的资本家们都觉得革命委员会难以离开他们,于是他们对于这些优待工人阶级的法令抵制的不可谓不强烈了。而委员会内部,甚至是党内的一些同志,也有些畏惧于这股来势汹汹的力量,不免就向吴川提出暂时避让的策略了。

  吴川并不认为这些资本家的反对是坚决一致的,随着一战的开启,两大工业集团的拼杀很快就会让世界尝试到什么叫做商品短缺。所以,很快谁掌握了生产能力谁就掌握了财富之源,那些资本家再怎么反对也不可能和金钱过不去,他们迟早是要向工人阶级投降的。

  但是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口,等到战争结束各交战国的工业能力恢复生产,再让这些资本家把到了嘴里的利润吐出来,那才是不可能的事。当然,想要让资本家们低头,光凭借金钱利益的引诱也是不够的,革命委员会还必须在战场上证明自己,让他们知道动用武力是无法奈何革命委员会的,他们才会用正常的头脑去理智的思考。

  首发网址https://m.vip

  所以对于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吴川只是置之不理,等到着战场上传来一个足以改变时局的胜利,再继续推动这些法令获得委员会的认可。

  不过9月5日这一天,他又多了一个新的麻烦。负责教科书编撰、审核的教育学会成员章太炎、赵必振,两人就小学、中学教科书的编撰一事争执不下,最终跑到了他这里要求他做出一个裁定。

  吴川请两人坐下喝了一杯茶,这才让两人心平气和了下来,就教科书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吴川听了几句,算是明白为什么会争吵不小了。

  章太炎是觉得赵必振学问不足,只会往教科书内塞革命理论进去,完全不顾及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党内翻译马列著作的主要译者,赵必振则觉得章太炎架子太大,身上旧文人的习气太重,对于革命理论又一无所知,完全不明白编撰、审核中小学教科书的政治意义。

  吴川听了几句之后,就对赵必振批评道:“太炎先生的话还是有道理的,革命理论并不是只有干巴巴的道理,革命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是让人心生向往的。作为中小学教材,考虑到学生们的想法,让他们学习之后主动去追寻革命道路,才是我们的目标。

  总不能因为学了我们编撰的教材,反而让人开始厌恶革命,那就是真正的政治事件了。我看你确实应该向太炎先生认个错,认完错就回去重新修改教材,确保文章能够让太炎先生满意,到时也给我送几本,我要翻一翻。”

  虽然挨了吴川的批评,但赵必振却是心甘情愿向章太炎道这个歉的,反倒是章太炎的脸色不怎么好看,勉强的接受了赵必振的道歉。当赵必振离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