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 产业链的想法【求收藏】_我就是卖猪肉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证明,温涛确实给王泉面子了,而且给的不小。

  王泉带着杨瑞去了几个关系不错的场子,人家看到王泉都是表现出一副热情的模样,可一听说是来问询白条价格的,报出的都是市场价,看王泉面子也才一公斤便宜五毛钱。

  杨瑞把商山这边的情况如实跟杨德军说了一遍,杨德军倒没觉得不妥,反而说道:“白条不比副产,白条销量更大,利润其实并不算高,仅靠着薄利多销。人家能给你一公斤便宜一块五,那就是天大的面子。”

  杨瑞走了,坐着冷藏车走的,跟着他一起走的还有二十五吨白条,因为最大的冷藏车也装不下三十吨。

  陪着杨瑞这几天,王泉内心活动很多。

  前世,林东带他入行,从普通工人到最终的调货小老板。

  现在,他主动入行,凭着记忆拉着林东多赚钱,却仅限于猪副产品。

  如果没有杨瑞,他甚至不会去问白条猪肉的价格,以及销售模式。

  可一旦了解过后,他心动了。

  猪副产品是赚钱,却上不了台面。

  说白了,它只是猪肉制品行业中最低级的存在,干最脏的活,操最多的心,却承担着最大的风险。

  这么说吧,从养殖源头起,毛猪价格低的时候,养殖户可以选择继续喂养,等待行情。白条行情不好的时候,屠宰场可以选择少杀,规避风险。

  唯有猪副产品的承包商,不管行情好坏,风险全部自己承担。

  要么等你合约到期,要么主动放弃保证金,抽身而走。

  三汇集团的销售渠道全国第一是人尽周知的事情,拥有如此厉害的销售网络,却不愿意自己经营猪副产品,每个加工厂的猪副产品都要通过招标,承包出去。

  再有铜锣、雨师、中粮这些稍微次之的大集团,也是同样的模式。

  这不也是在规避风险吗?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王泉第一次自我审视,重生后再次选择猪副产品肯定没错,因为这是自己能够快速起家的唯一途经。

  可以后怎么办?

  做一辈子猪副产品?

  无非是做大做小的区别。

  猪肉制品这么大一个盘子,他又不甘心赚这种最低级的钱。

  老家的三汇就是最好的例子,肉联厂改制,私人承包之后,才有了三汇这个名字。

  从一开始的屠宰卖肉,到肉制品加工的火腿肠,王泉依稀记得,三汇刚刚生产出火腿肠的时候,洛河当地百姓还不知道这玩意儿怎么吃。

  那年头,宣传手段很直白。

  直接开着卡车拉一车火腿肠,大街小巷转悠,后面车厢站几个工人,不要钱的塞给路人,然后交路人怎么吃。

  就是这样的宣传手法,让火腿肠短时间进入百姓之家,那时候,谁家有火腿肠,在小伙伴中间完全可以鼻孔朝天。

  然后发展到冷鲜分割肉,各个部位直接帮你分割好,满足任何人的任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