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八章 谢洵的人生_篡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当年比起来简直惨得没边,皇帝跑去行宫了,朝事也不管了,他们作为皇帝的秘书,以前还能参与政事提供意见起草诏书,现在呢?活儿全给何公公干完了,他们闲的成天在翰林院修史。

  之前的余淮也就是进了翰林院干这个。

  所以谢洵升官快,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翰林院呆了两年,转到东宫侍读,这个职位也不得了,说白了就是陪着太子读书。

  太子是谁?魏皇。

  所以大家明白为什么谢洵和魏皇之间有这么深厚的革命友谊了吧?当年一个在东宫心惊胆战的太子,一个刚从翰林院出来因为成绩优异陪太子读书的小小文官,就这么--遇见了。

  然后就是血腥的夺嫡,争位,朝堂权谋斗争,风雨满长安,一批批官员死了,一个个官员上位,谢洵成功的陪现在的魏皇走到了最后,走到了...登基。

  根据整理的资料,那时候的谢洵是太子派的中坚官员,好多计划都是出自他的手里。

  打击政敌毫不留情,抓准机会一飞冲天,顾怀给谢洵又加上了个标签--老谋深算。

  然后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不停的处理政事。

  从东宫侍读到户部给事中,从户部给事中到吏部侍郎,从吏部侍郎到兵部尚书,从兵部尚书到文华殿大学士,从大学士到...内阁首辅。

  管过监察,管过钱,管过兵,管过人事,最后总揽政事。

  好家伙,全能啊。

  嗯...精于政事,顾怀默默的想,脚步又放慢了几分。

  从进入内阁开始,谢洵就开始了他霸道的争夺首辅的政治生涯。

  要知道,论资排辈是官场的优良传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谢洵一开始的日子...实在是不怎么好。

  在大魏,内阁是讲究论资排辈的,和南乾宰相们负责不同的方面不一样,在内阁,排前面的就是老大,就能总揽全局,就是...牛逼。

  先入阁的是前辈当首辅,后来的只能当小弟当跟班,那么问题来了,小弟怎么才能当上首辅,当上大哥呢?

  很简单,前面的前辈死完了,你就能当前辈了。

  特别说明一下,早一天入阁就是前辈,后一天入阁就得老老实实排在后面,规矩是不能乱的。

  那么肯定有人会问,要是在同一天入阁怎么办?

  放心,这也简单,大魏历史上就出现过,两个阁老一同告老,两个尚书同时入阁,但大家都还是排出来了,比的是什么呢?资历。

  举个例子,成平三年的进士比成平六年的金贵,要是同一年中的进士,那就比入阁时的官级,两个都是尚书,那就继续比,比年纪,反正不分出个先后不算完。

  所以当年的谢洵一进内阁,就还想自己成了小弟,而头上...还有四个人。

  四个人,最老的个虽然眼看快不行了,但下面三个还是春秋鼎盛的,魏皇虽然信任他,但这么等下去,鬼知道要等多久自己才能和陛下一起开始那个伟大的计划?

  等个二十多年再说?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