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章 加赋与不加赋_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譬如雨泽,夏捞则秋旱。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设法以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史迁书之,以见其不明耳。”

  这……就是这道史论题的出处了。

  不善于强闻博记的读书人要是不知道这道题的来源和出处,乱写一通,牵扯到康熙的永不加赋国策上,那真的死的惨。

  然而这道题该怎么写?

  肯定是不能写司马光的看法!

  “经济特科!”

  白贵长长舒了一口气,想要成为一个秀才真的不容易,尤其是清末的时候。

  陈仲甫和蒋梦麟曾经有过对话。一次,蒋对陈说:“你是一个秀才,我也是一个秀才。秀才有两种,一种是考八股时进的秀才,八股废掉后,改考策论,称为策论秀才,策论秀才虽然有几分洋气,但没有八股秀才值钱。”

  陈大笑道:“那你这个秀才不值钱,我是考八股时进的秀才。”

  话是如此说,可策问秀才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真的不少,比以前的八股秀才要知道的东西还要多一些。

  因此这道政史论题,想要答的好,答的出彩,非得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点!

  王安石是史书公论的“奸党”,决不能为王安石翻篇。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诸物均输,此小农国家之国本也,不可动摇,故王荆公青苗法为祸赵宋。而今天下时渐,外有英吉利人等泰西之国开拓南洋、美洲等塞蛮,所得之利多于小农国家不知凡几,国民日益健壮,远迈我国民众……,此为资本国家所益也。”

  “法因时变,今欲超泰西之国,守旧法不加赋以为祸,故改经济之法是应天时也。”

  白贵下笔就写。

  加赋与不加赋谁为祸,这不好答。说加赋就是应了司马光这说法,也有攻讦康熙的嫌疑。说不加赋就成了王安石这奸党了……

  所以他直接以经济学角度回答,避开史论。说这是小农国家和资本国家的不同,小农国家重农抑商,所以汉武帝创造均输法,就是为了避免商人获利,危害国家。这是正确的。

  后来王安石变法搞这一套,为祸赵宋,这是不对的。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可又说现在时代变了,外边的泰西国开拓南洋、美洲等地,就是为了获利,这就反驳了司马光的天下财物是固定的这句话,不可以从本国搞钱,但可以从外国搞钱啊!

  最后这论点来上一句总结,改经济之法是为了应天时!

  天地君亲师!

  天时可比祖宗之法更为重要!

  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个字“稳”,他没有直接说该变不变经济之法,而是说,要赶超泰西之国,就要因时作出改变……

  写文章,留有三分余地!

  善于科举的书生往往寂寂无名,他们不一定是比不上那些大才子,而是文章极为圆滑,一点纰漏都不出。

  洋洋洒洒千余言。

  白贵将他这段时间看的一些经济学的知识,结合西洋史料,举证论述。

  收工,呼气,停笔。

  他的字学自颜体,这段时间又练过武,写的颜体力透纸背,凝练雄厚,纵横跌宕。与往昔不同,此时的书法不能说是一流,可在在场的童生之中,也算佼佼者。

  多谢第一眼看见你打赏的100起点币,书友20180312133915254打赏的100起点币。

  害,没找到合适的这道史论题答案,只能自己下手去写了。大家不要见怪。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