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9章要捐就捐一个亿_穿越八零多张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趟吧,京城正在搞建设,正是缺钱的时候。”

  “行,我把这边安排一下就回来,到时候,咱哥俩见面再唠。”

  两人挂了电话,胡星河刚走出长途电话大楼,呼机就响了,一看号码是公司办公室的电话。回过去才知道,单位明天要参加捐款活动,干部职工都要捐款。

  回到工地,把这个消息通知下去,施工单位也要开展捐款活动,一时之间,整个工地又开始为捐款的事忙了一阵。

  谷丢/span指挥部里的员工都要回地产公司捐款,然后汇总上交到科技公司。

  第二天地产公司办公室里挤满了人,今年他们的人数又增加了一些。

  “胡总,这国库券能捐吗?”有一个职工调侃着问道。

  要说这七八年来,国家发行了大量的国库券,因为是定期的,还不能流通,也就是不能当钱使,很多人都不愿意买。可是发行单位也有压力,国家建设没有资金,老百姓手里都多少有点余钱,要是能借给国家搞建设这不是挺好吗?

  主动买国库券的少,各个单位都有任务,必须要完成,于是各种办法都用上了。

  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发工资的时候,根据工资的多少,按照一定的比例直接发放部分国库券。这样几年下来,谁家都攒着不少,这回要捐款了,就有人提出来捐点国库券行不行的问题。

  这肯定不行啊。

  “同志们,工资高的就多捐点,工资少的就少捐点,不强求,全凭心意。”

  “那行吧,大家伙随意啊!”

  于是你一块他两块的往上凑,财务室的记账。胡星河一看,全公司拢共才捐了不到一百块,这也太少了,还得再动员一下。

  “同志们啊,咱们地产公司的工资可不低了,你们也真好意思,太少了,这样,普通员工五块,中层干部十块,我这样的干部二十,只能多不能少!”

  说着话就拿出了二十块,交给了财务。

  有他打样,大家伙也不好说什么,捐款这事虽说是量力而行,可也不能太不像话,否则让人笑话,自己这组织能力也会让人诟病。

  这样一搞,地产公司算是捐出了二百块,也算不少了。

  三天之后,李筱桦坐飞机回来了。

  胡星河给他接风,两人详细谈了捐款的事。

  李筱桦也很长时间没见着父母了,饭后就回了东华门。

  胡星河则继续回肖家河工地。

  结果李筱桦回来的一个礼拜,就谈妥了捐款的事。

  组委会当然是非常高兴。现在无论是亚运会的场馆建设,还是亚运村的建设都缺钱。老百姓组织的捐款也不多,说杯水车薪也差不多。现在突然出现一个华侨,要捐款一亿元,这是不是真的?

  当李筱桦拿出国际承兑汇票的时候,组委会乐了。

  相关的部委领导都非常高兴,也都接见了这位华侨。

  按照组委会原来的安排,所有捐款仪式要在九零年统一举行,谁能想到李筱桦现在就给钱,组委会是相当的高兴。

  为了发挥出本次捐款的表率作用,八月十五号这天,组委会在大会堂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隆重的捐款仪式。

  现场的国内外主流媒体云集,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要捐这么大一笔捐款,尤其是华侨捐款,这一事件成为了新闻热点,广播电视报纸长篇累牍的报道。

  一夜之间,李筱桦豪掷一亿的壮举,让他成为了新闻人物,也成为京城的名人。

  当电视新闻里播出“香江青年实业家李筱桦为亚运会捐款一亿元”消息的时候,李筱桦的父母仍住在京城东华门一条胡同的简陋平房里,看着电视上的儿子,老人激动的热泪盈眶。

  组委会领导激动的握着他的手说:“李筱桦先生,您是爱国的。”

  李筱桦说:“无论到哪儿,咱都是京城人!”

  胡星河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李筱桦在这种场合侃侃而谈,一派爱国华侨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

  从此之后,李筱桦就会成为京城的座上宾,希望他以后的生意能更顺利一些,自己也能跟着赚点钱。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