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50章 战争的意义_启明115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展。

  一边用战争将国土推进到最合适的状态之中,一边用战争催动军事技术的发展,并且进一步把军事技术向民用领域拓展。

  当然了,这其中的尺度必须要牢牢把控住。

  必须要用意识形态武器教化军队、限制军队,避免军队失控,避免国家失控,避免国家最后走上那条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道路。

  有些时候,对人类来说,解放战争和侵略战争只在一线之间,人类解放者和民族征服者其实也就在一念之间。

  只有坚持走前一条道路,才能避免明国的转向和变质。

  个中艰险,对欧洲那段混乱岁月颇有了解的苏咏霖是再清楚不过了。

  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都是在欧洲,诸多社会思潮的发源地也都在欧洲,正义与邪恶、崇高与低劣、伟大与堕落从未如此复杂的交汇在同一片土地上。

  这如何不是战争推动科技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呢?

  想要利用战争这头野兽发展科技,就必须要用铁链子和笼子拴住它,控制它,绝不能让它失控,否则苏咏霖感觉自己就会变成国家的罪人也说不定。

  然而就算退一万步,苏咏霖死了以后,他的理想在未来的时代中逐渐不再有人关注,变质了,可是抢占了科学技术制高点的中国也将成功开辟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利用科学和技术,明国可以成就一个全新的日不落帝国。

  不能成神,那就成魔,总好过半死不活的轮回挣扎。

  这些内因苏咏霖还没有告诉辛弃疾,辛弃疾只是大概知道战争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并且初步意识到了军队的渴望对科技有多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这应该也是很危险的。

  古人说,国虽大,好战恒亡,古往今来无数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单纯的运用军事力量来拉动科技的发展是否有失偏颇呢?

  到底要怎么利用军队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的使之产生正面作用而不是负面作用呢?

  怀有如此朴素的和平与正义思想的辛弃疾如此思考着。

  同样在九月三十日,全权谈判使者辛弃疾的抵达让南宋掌权者们十分忐忑、激动,沈该第一时间亲自迎接辛弃疾进入临安城进行和谈。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