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辽国农庄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举辽国水利事李庸。

  陪同的还有辽国新任参知政事牛温舒,南院枢密使陈义,平章军国事王经。

  辽国最重骑射,萧托辉执掌群牧司以来,搜刮诸部,牧马蕃息,多至百有余万。

  耶律洪基大悦,因此大赏群牧官,以次进阶,并且将宋人帮助辽国搞的现代化农庄,赏赐了一个给萧托辉。

  当时其实就是划一片地给试试水,一年下来,萧托辉和李庸配合得亲密无间,这个农庄,成了大宋援辽小型水利工程的典范。

  李庸骑在马上,跟耶律洪基介绍工程大略:“陛下,此处庄园占地千顷,是五个工程里最大的一个。”

  “我们在上游营建了水坝,蓄起水,营造了一个占地百亩的大湖。”

  “鹤野湖充沛的水量,可以通过水渠形成自流,灌溉这千顷土地。”

  “水坝两端开口,利用水位落差驱动水力机械,完成这个农庄产出的加工以及农业机械的保养维护。”

  “整个工程耗时六个月,去年冬季不雪,周边旱情严重,这个农庄不但不受影响,还产出了十五万石粮食,而且及时帮助了周围的牧户,收纳了二十万匹牧马,度过了灾荒。”

  萧托辉说道:“托陛下洪福,将粮地与牧地做了及时调整,可谓神明烛照。”

  “周围渤海人和女直人的马匹,去冬价格极低,十五万石粮食臣只留了五万石,其余十万石都替陛下换成了马匹。”

  “如今这些马都在庄上育肥,用了大宋的饲料和引种的息鸡草,现在膘肥体壮,其中有不少好种马呢!”

  十万石粮食换二十万匹马,算下来平均五十斤粮食就换到一匹,这绝对不是正常的等价贸易方式,辽国对周边受灾部族的苛刻压榨,可见一斑。

  不过这也好理解,比起辽国西边,每年派军队去大草原利用屠杀减少鞑靼人口的方式,萧托辉利用灾害的做法,已经可以称为“仁慈”了。

  一通视察下来,耶律洪基非常满意,对蔡卞说道:“贵朝苏司徒说得对,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辽国非常感谢南朝的无私援助。”

  蔡卞说道:“两朝兄弟之邦,近百年不见军事,辽国百姓有粮食保证,得到好处的可不仅仅是辽国,对两国安定,却都是有裨益的。”

  “这里还只是小工程,等到辽河大水利工程完工,才是国利。”

  牛温舒说道:“经过勘察,李郎中认为辽河之患,在于水位变化太大,旱涝不均。”

  “其实鹤野湖就是一个小试点,等到两年后辽河水库大工程完工,我朝万顷陌野,将不再有水旱之忧。”

  “这不光是一个水利工程,还是一个防灾工程,臣有信心,在三年之内,让东京变成万顷粮仓。”

  耶律洪基扬起制止:“在南朝众臣之前,这等夸口就不用说了。”

  说完对蔡卞一行人拱手:“那就有劳贵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