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值得大大的存疑。”

  “更重要的是,这还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证史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通过金石文物之类的实物来考证历史。”

  “这门学问,理学称之为‘考古’,对恢复古代国家礼乐原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嘉彦狠狠点头:“嗯,我们就去把真正的殷墟和商都找出来!”

  苏油哈哈大笑:“那可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不要指望一步就达到目标。”

  对于聪明颖悟的孩子,苏油又忍不住想要提点几句:“喜欢学习是好事,善于思考更是好事,但是思考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一套方式方法。”

  “比如你刚刚引用的《水经注》中搜集的论据,椒举云:商汤有景亳之命者也。阚骃曰:汤都也。亳本帝喾之墟。”

  “那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帝喾建立商朝的时候,定都在亳;而商汤迁都,乃有景亳之命,这是后来的都城,称景亳;而相州,不过是商代多次迁都中的其中一个而已。”

  韩嘉彦惊讶莫名:“那少保可知,商代的其余几个都城在哪里?”

  苏油看向韩纯彦:“想来《竹书纪年》,君家是没有的了?”

  韩纯彦惊讶道:“晋太康二年,汲县人发魏襄王冢,得古书七十五篇。中有《竹书纪年》十三篇,皆以古文记载,后为晋廷所得。”

  “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奉命将散乱的竹简排定次序,遂有‘荀和本’。”

  “而当时和峤认为,竹书纪年起自黄帝,或将记载黄帝以来史事的残简作为附编收录。”

  “由于竹简散乱,而战国文字当时已经不能尽识,因此争议很大。”

  “到了晋惠帝时期,秘书丞卫恒奉命考正竹简,以定众议。但是八王夺位,永嘉乱发,卫恒被杀害。”

  “其友佐著作郎束皙续成其事,遂有考正本竹书纪年,又称‘卫束本’。”

  “永嘉之乱,导致竹书纪年的竹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幸得传世。然其后历经安史之乱、五代之乱,文华凋残殆尽,《纪年》传抄本散佚,连初释本、考正本亦渐无存。”

  “可贞堂竟然有《纪年》?是‘荀和本’还是‘卫束本’?考证过真伪吗?”

  苏油说道:“多方搜求,如今寻得‘荀和本’七篇,‘卫束本’十篇,以两者重合的部分相应证,内容大体相同。”

  “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相应。”

  “但是证明其为真,用的是另一个方法,和《纪年》中的一句话——‘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我朝史家如司马学士,二刘,与司天监,皇家理工学院正在合作一个大工程,就是根据历史上曾经明确记录过的天象,推断历史的精确年份。”

  “这条记载,是说懿王元年,郑地在黎明发生过一次日全食,这是在各种史书里没有记录过的。”

  “而之前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