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七章 纷争_帝国的荣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承前宋的政制。而且他们指出,前宋的政制相对于前汉唐更为完善和优秀,所以大明应当以前宋政制为主。

  争论一起,各路人马便开始卷着袖子上了,虽然表面上这场争论还限于学术界,但是各派名士教授、官员、商人、地主等等全部被动员起来,参与到这场改制大争论之中。各派不乏聪明人,一旦在这场改制中抢得先机,那么本派将会在中枢和地方获得莫大的好处,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让大明的政制最大的符合本派或者其利益集团的利益,这才是千秋万代的事情。

  到了七月份,这场争论越发地火热起来,从北京到广州,从浙江到陕西,无论是学子还是商人,无论是军人还是农民,都知道这场大争论。当然参与其中最为积极的则是学子和官员,而在后面为他们提供强力支持的则是各个商人、地主和工厂主组成的利益集团。

  到了七月底,内阁下书为弘文院、国史馆,正式委托他们对前朝政制进行“调研”,分析各朝官制、中枢地方行政制度等诸多政制,而前朝名单重点为前汉、前唐和前宋。大争论一下进入到白热化,各路人马都知道,现在到了刺刀见红的阶段了,这个时候不拼命上,以后有的是后悔药吃。于是各派人马开始拿出十二分力气参与其中,各报纸满版都是鼓吹各自中意的政制,诸位名士教授也是日日坐镇报纸头版,拼命地为各自的派系摇旗呐喊。而各大学的学子们则在某些人的鼓动,天天给弘文院、国史馆甚至内阁上书,要求以某朝政制为蓝本。

  八月中秋节,在南京城外某处别院里,数十位文人聚集在一起。为首的正是刘基、宋濂、王微存等浙东理学名士。

  “伯温,中枢对此次政制改制可有定论?”王微存开口问道。他原本是金华名士,专长大学、中庸,在浙东理学因为废太子案被牵连遭受到沉重打击之后,他便慢慢崛起,成为浙东理学派翘首,被浙东理学派学子们视为与宋濂、刘基并列的“三巨头”,在德社也是高级“骨干”和“一方领袖”。

  中枢的定论在于陛下的态度,只是这次陛下的态度有些暧昧怪异,不似他此前种种。”宋濂皱着眉头说道。

  “天子?不知陛下的态度如何?”王微存也明白关键所在,抚着胡须喃喃地说道。

  “陛下这段时间一直在召见军中将领,也一直在忙各军各地将领的调遣。”一直不做声的刘基突然说道。

  “什么,天子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于此事?”王微存惊讶地问道,“政制改制如此大的事情,陛下居然不过问,只是持于武事?而今西征已成,天下靖平,何处还有战事?需得天子亲自过问武事?”

  宋濂在朝中为官已久,与刘浩然也相处日久,多少知道天子的行事风格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