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二章 推心置腹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个河中,除了北部隰州和西部河中府、蒲州三地,其他城池全部落入梁军之手。

  李晔不得不放弃靠近洛阳的陕州,屯守虢州。

  虢州迟早要放弃的,现在梁军还没有打来,只是作为潼关的前哨站。

  长安既安,李晔也没急着回去,屯驻华州,继续整改。

  河中军选择留下的才两千余人,其他的大部分在伤好了之后,在孙敬中的带领下回河中府。

  潼关的战利品源源不断送到华州。

  又过了一日,流民大军浩浩荡荡从东而来。

  河中流民还没什么,他们是主动避乱的,陕虢二州的百姓就不一样了,他们不是流民,是被强制迁徙而来,怨言颇多,这时代民风彪悍,沿路跟禁卫军有不少摩擦。

  禁卫军有不得侵害百姓的军令,倒也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

  到了华州,见了天子旌旗,也都老实起来。

  李晔设立粥棚,分发干粮,准备把他们全部迁到长安。

  张行瑾送来的奏报上说难民有十万之众。

  陕虢二州加上河中避乱的流民应该远不止这个数,打起仗来,百姓都躲起来了。

  不过这么多人还是让李晔开心不已。

  人多力量大,这时代人就是一切的基础。

  不过人多也有人多的烦恼,粮食不足。

  李晔心中不禁埋怨起李茂贞来,打仗居然不储备点粮草,要是在大营里囤积个十万二十万石粮草的,自己不就一下解决所有问题了吗?

  华州遭到李茂贞的摧残,也拿不出多余的粮食。

  没办法,李晔只能从长安调集储备粮。

  幸好同州的产粮区没有遭到破坏,还有两三个月,就能挨到秋收。

  第三天的时候,张行瑾才姗姗来迟。

  整改的诏令早已发到他手中,回到华州,什么话也没说,一整天老老实实跟在李晔身边,仿佛真成了一个亲兵。

  这样子倒让李晔难受,总感觉欠他什么。

  “你不打算说点什么?”只剩两个人的时候,李晔才叹气先开口。

  “陛下要小人说什么?”张行瑾的语气里还带着点怨气。

  其实也怪不了他,他现在才多少岁?放在后世也就大一的学生,虽说古人比较早熟,但说到底,他的心智还是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想法总会多一点。

  “你是不是在怨朕看不到你的功劳?不该如此对你?”李晔干脆把话挑明了,摆在明面上说,比让他自己琢磨要好,万一他琢磨错了,搞不好产生隔阂。

  对张行瑾他是比较看重的,多次想培养他,最开始的时候,把他放在周云翼一个档次上。

  不过现在看来,终究是自己一厢情愿了,差距很快就出来了。

  名将不是地里的萝卜,随随便便就能种出来。

  长安子弟中,能出一个周云翼就是李唐家的祖宗保佑了。

  可以说关中一连串的大战,都是因他的冒动引发的。

  李晔玩命才给挽救回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