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一章 宰食占城(一)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占城不是第一次被海寇袭击。

  代宗大历九年,爪哇海寇袭击南部重镇古笪罗,焚毁神庙,掠走了湿婆神像。

  德宗贞元三年,昆仑(马来)海寇再次光临。

  被记载下来的,都是较大的袭击事件,没被记录的更是多如牛毛。

  占城尽得南洋地缘之利,是海上商路的重要节点,大食人、天竺人频频从此地中转。

  也早造就了这个国家的繁荣。

  所以此地属于各文明的交汇之地。

  华夏在安史之乱后全面内卷,北面陷入与河朔三镇的博弈之中,西南陷入与南诏、吐蕃的大战之中,能守住安南已是不易,更谈不上扩张。

  占城逐渐抛弃汉家姓氏,倒向天竺的婆罗门教与天竺教。

  四分五裂的天竺正处于衰落期,面临大食法的强势南侵,早在玄宗继位的第一年,印度河下游的富庶之地——信德已经被大食人攻陷。

  这个时代,大食人商人带来的大食法已经在占城民间初见端倪。

  占城也正是在这一百年间国力逐渐鼎盛,并觊觎安南。

  可惜,照搬天竺种姓制度的占城国战斗力实在拉胯,抓不住时代馈赠的历史机遇期,向北,被大唐安南节度使击败,向西,被刚刚崛起的吴哥国大败,还被爪哇、昆仑的海寇当成提款机,动辄攻上陆地,洗劫城镇。

  徐万峰既然攻破了占城,说明制海权已经完全落到海寇手上。

  占城狭长的国土,港口众多,要防御的地方也太多。

  自上一次王都因陀罗补罗被攻陷之后,占人将为数不多的军队聚在王城,以保卫国主诃罗跋摩。

  徐万峰清理内部,虽然杀了不少人,但留下来的都是一条心,以汉家儿郎为主,倭人、安南人为爪牙,以及少量南洋人。

  不到三千的海寇,全都是精挑细选杀人越货的强人。

  在南洋上能兴风作浪翻江倒海。

  而且都愿意奉大唐为主。

  人心齐了,战斗力更加强大。

  而且人少了,机动力却大大增强。

  王都打不了,可以打南部的古笪罗、宾童龙(芽庄)。

  金兰湾能登陆的地方太多,防不胜防。

  而南洋海寇主要掠夺的国家就是占城,对沿海海域的了解,甚至超过占城王。

  占城处处烽火,海寇如苍蝇一般袭来,处处登陆,烧杀抢掠。

  爪哇、昆仑的海寇也闻风而动,踩着造型各异的小艇,提着劣质的刀矛,也来分一杯羹。

  占城军民闻海寇而变色。

  偶尔出战的士卒,被徐万峰的海寇吊起来打。

  人头还被堆成京观,以恐吓占人。

  占城南部海岸全部糜烂,占人纷纷奔向内地王都,寻求占王的庇佑。

  但在严酷的种姓制度之下,这些流民连人都不是。

  占王也不会关心他们的生死,在一片混乱之下,居然想寻求与海寇的和解,希望以金银以及占国官位笼络他们,并承诺赐封高等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