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一章 诸子问对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假手外人,将来大唐开辟海疆,流求卡在大唐海疆咽喉,一旦王氏壮大,则浙东、淮南、广东诸道皆受其封锁!”

  现在的王审知固然没胆量跟大唐叫板,但几代以后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再强盛的帝国都会有衰弱的一天。

  流求对面就是大唐的钱粮重地,西南更是还处于野人时代的吕宋,连个国家都没有,但已经有大食人的足迹。

  大食法随后而至。

  李晔隐隐记得吕宋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好像就是大食法样式的。

  所以流求对华夏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以以此为跳板,深入吕宋。

  也许李晔这一代做不到,但将来大唐迈入海洋,流求又成了一个问题。

  “这两年,你长进不少。”虽然否定了李禔的建议,但他的这个思路可以考虑。

  这大概是李禔成长的二十年来,为数不多的得到了父亲的赞扬,神情激动。

  其他皇子都投来羡慕的眼神。

  “这样吧,既然你跟王氏有交情,朕委任你为福建观察使,冯道协助你去跟王审知谈,探一探他的底,基本原则是,大唐境内不允许割据,但不放弃武力!把朕的两个孙儿带上也一同带上,见见世面。”

  “儿臣遵旨!”李禔大喜。

  李洺、李深也大为欣喜,“孙儿领命。”

  废太子李裕专心床事,对家眷子嗣不闻不问。

  两人尝了尝人间冷暖,小小年纪,性格就比较内敛,这些年在尚学中颇为上进。

  这也是李晔对他们青眼有加的原因。

  不能老李家全都是酒囊饭袋纨绔子弟吧?

  总要出一两个人才,这样大唐下一代的江山才会稳固。

  高祖定天下,还有李孝恭、李神通等宗室名将辅助。

  李晔望着李祎道:“太子意下如何?”

  从开始到现在,李祎都没说过话。

  当了太子之后,他就变得更深沉了,待裴贞一如生母,当然,皇后裴贞一也是他的嫡母。

  对李晔更加恭敬,事事请教,连聘用个幕僚,都向李晔禀报。

  有时候太孝顺了,反而令人心底有些发毛。

  李晔觉得自己混了二十多年,好歹有有个仁义的名声,也不知他这么谨慎干什么。

  身后站着张承业与淮南系,现在又得到了清流的支持,裴家还不一定弄得过他。

  但不得不说,在大唐当太子,没点城府还真走不到最后。

  “全凭父皇做主,儿臣聆听教诲即可。”李祎淡淡道。

  “此间没有外人,朕要你说想法。”李晔微微不悦。

  李祎拱手道:“儿臣以为,口说无凭,不如屯兵赣州、升州、温州,即便不打,也要宣示我大唐国威,否则和谈就只是空谈。”

  “你说的很好,朕再调令米志成、李承鼐加强兵备,作出随时攻打福建的态势。”

  其实这几年,大唐跟王审知合作比较愉快,攻略新罗、辽东,福建还协助运送粮食、辎重。

  这些年对大唐毕恭毕敬,没有丝毫逾礼之处。

  但福建的问题不能这么悬而未决下去,特别是大唐将要把目光转向海上的时候。

  大唐的三个市舶司,泉州市舶司还在王审知手上。

  “大唐是朕的,是天下百姓的,也是你们的,尔等不可懈怠。”李晔望着满堂的二手儿孙和亲生儿子,大唐的未来终将落在他们肩膀上,忽然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

  眼睛一闭一睁,大半辈子就过去了。

  好在盛唐不在是缥缈的梦想与口号。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