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七十一章 虚与委蛇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国力对比上,立国两百二十年的渤海远远高于契丹。

  人口、兵备、物力也不是叫花子一样的契丹能比。

  但却在扶余府被攻陷后,渤海国上层的心理防线也随之迅速崩溃。

  历史上此类事件一再上演。

  一个看似强大的苍老帝国,总会被刚刚崛起的新生势力击溃。

  人老了,各种病症就都来了,国家老了也是一样。

  在去辽阳府的路上,李晔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杨师厚能攻陷辽阳,是因为得到辽东三十万唐人的鼎力支持,只要唐军过来,州县顿时大乱,唐人或驱赶契丹官吏,或为内应打开城门。

  阿保机建立的脆弱统治分崩离析。

  也只有辽阳府稍稍做了抵抗,却挡不住杨师厚的猛攻。

  不过阿保机的主力仍在,最核心的三万皮室精锐还藏在鞘中。

  阿保机就像一个沉稳的猎手,并不为眼前的局面而惊慌失措,而是收缩兵力,在等待完美的出手时机。

  李晔赶到辽阳府时,阿保机的使者也到了,是个唐人书生,名崔承皓,表示契丹愿意臣服大唐,承认大唐取得的土地与人口,双方以潢水、扶余城为界,潢水以南、扶余府西南皆归大唐,渤海国、潢水之北归契丹。

  另外,大唐需要归还南海府旧地,遣还耶律倍、萧敌鲁等被俘兵将。

  严格来说,这么分界可以接受,大唐基本收复了辽东故地,还新占领了摩震、新罗、百济。

  表面看契丹是吃亏了,毕竟他们失去了半个辽东。

  但从长远看,契丹获得了修养发展的机会。

  契丹在辽东兴起,一定会跟大唐掰掰手腕,这是地缘态势决定的。

  皇城司细作已经做了全面评估,辽东的精华区域在渤海国。

  粟末靺鞨人虽然是野人起家,但人家擅于学习啊,遣唐使一溜溜的派过来,全面唐化,制度、礼仪、官职全面学习大唐,所以才有海东盛国之称。

  连当年倭国的遣唐使都是渤海国出的钱。

  晚唐大才子温廷筠曾作《送渤海国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以阿保机的才智,以渤海国的地盘,不出十年,辽东半岛上说不定又会兴起一个强盛的高句丽。

  这一次唐军退走了,下一次组织这么大的攻势,会耗费更多的物力财力。

  而此时的唐军正处于巅峰,过几年就不好说了。

  再则,西边的萨图克宛如彗星一般崛起,接连击败了于阗、阿斯兰汗、仁美可汗,以极其铁血的手段整合喀喇汗各部,皈依大食法,内部凝聚力空前,逼降八剌沙衮,军威鼎盛,正式以喀喇汗国博拉格汗自居。

  喀喇汗也进入中兴之际。

  未来几年内,天山必起风云。

  萨图克登基时,还以外甥之礼,向长安进奉骆驼、骏马、弯刀等物。

  目前与大唐还是联盟阶段,但萨图克的真实目标是谁,犹未可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