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二章 辞旧迎新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的杨渥,左手三万牙内军,右手八千黑云长剑都。

  刘威、陶雅等老臣宣示效忠,周本、张训等勇将不离左右,朱瑾、李承嗣紧随其后,还有李神福、台濛、米志成、王茂章等宿将宣誓效忠。

  至少在表面上,杨渥在淮南的地位稳如泰山。

  寿州朱延寿最后一个宣誓效忠。

  九月,唐廷的诏令也到了,赐谥杨行密为大唐武忠王,封杨渥为淮南节度使,吴王。

  杨渥也第一时间向唐廷进贡丝绸钱帛,粮食海盐,颇为丰厚。

  一切看起来都井井有条,挑不出任何毛病。

  淮南新的格局稳定下来,朱温退回汴州养病,李晔也将大军退回

  杨行密的死,仿佛代表一个旧时代的离去,一个新时代的降临。

  淮南声势高涨,汴梁声势下落。

  河朔五镇,渐渐脱离朱温的掌控。

  乾宁七年十月,刘仁恭率先发难,进攻南面的义昌节度使卢彦威。

  河朔五镇当中,魏博罗弘信是被梁军打成了看门狗,王镕、王处直、刘仁恭借汴梁之势,抵挡河东李克用。

  而义昌是心甘情愿,主动当朱温的狗。

  以前梁军强盛的时候,义昌在河朔无人敢动,现在梁军大败,刘仁恭有木瓜涧之胜,自然不会放过眼前的肥肉。

  卢彦威一路溃败,抵挡不住卢龙强兵,数次向汴州求救,朱温遣使训斥刘仁恭。

  刘仁恭也客客气气,但就是不松口,还加大攻伐力度。

  十一月,卢龙军攻陷沧州,卢彦威自知无法立足河北,领残军投奔汴州。

  河朔的格局瞬间改变。

  刘仁恭父子后来居上,实力最强,一举超越老大哥魏博,对义成、成德形成强大威胁。

  如此局面,义成王处直、成德王镕,只能转投河东,与李克用勾结起来,南面压制魏博。

  河东头上的四把刀,瞬间解除。

  而在维州的杨崇本,尽管有陇右源源不断的支持,依然无法攻破维州,原因在于维州的地势比松州还要险恶,既承继了蜀川与高原的崇山峻岭,加上维州土豪们异常团结,顽强抵抗。

  进入冬季之后,杨崇本就只能停下进攻的步伐,转而经营占领区域。

  一年下来,唐军收获了鄂岳,淮南又处于稳定态势,朱温在汴州舔舐伤口。

  形势已经对大唐有利。

  军中和朝中不少有眼界的人都把目光瞄向了蜀中。

  大唐的地缘板块,只剩下蜀中。

  也有不少人为王建说好话,毕竟这几年,王建对大唐恭顺有加,钱粮税赋逐年增加。

  逢年过节或者皇子的生辰,王建都有供奉。

  当然这些客套都无法打消唐军对蜀中的觊觎,包括李晔在内,对蜀中的关注越来越高。

  不过,王建以实际行动回应了来自北方的窥伺。

  十二月,北方风雪漫天的时候,王建亲领义子王宗侃、王宗涤、王宗播等十三人,四万大军渡过金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