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安风起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崔胤是什么意思?”李晔愤怒的扔出手上奏折。

  韩偓捡起,扫了一眼,“陛下,修建陵寝乃是历朝历代之惯例。”

  回长安之后,李晔就不怎么举行朝议了。

  大臣小事上奏折,大事可以申请进天心阁当面奏。

  李晔今天打开的第一道奏折就是崔胤提议大修陵寝。

  自己还没死呢,就有人要来给自己挖坟,身为后来人的李晔如何不怒?

  再说修那么好的陵墓有什么用?还不是给后人倒斗。

  而且现在也不是大兴土木的时候。

  不对,李晔脑中忽然转过弯来,崔胤挑这个时候提出修建陵寝,动机不言而喻。

  关中穷困至此,哪还有余钱修建?

  他这是让自己虚耗国力,差不了几天就是秋收,粮食才是眼下头大大事,崔胤身为宰相,不关心这事,反而来撩拨自己。

  “致光,依朕看,这三省宰相都拿掉算了。”为示亲昵,李晔对手下心腹都是以字相称。

  韩偓小心看了一眼皇帝,“陛下不可操之过急,三省在,他们只是明争,一举一动全在陛下眼中,三省若是不在,就会转为暗斗,危害更大,请陛下三思,”

  这话说的有理啊,这么说来朝议也不能贸然取消。

  不过让崔胤这么蹦来蹦去看着难受,他此番提议大修陵寝,说不得就是为了配合汴州的某些行动。

  清河崔氏本家就在山东,当年高仙芝山东濮阳起事,号称杀尽豪门望族,清河崔氏受到的波及最重,后王仙芝、黄巢相继被平定,但崔氏大不如前,投附朱温也是情理之中。

  李晔后悔当初把韩全诲弄下去了,现在想拿掉崔胤,反而没有借口了。

  韩全诲在的时候多方便,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把这事办的服服帖帖。

  皇帝整人也是需要理由的。

  唐末乱世武人崛起,文人抱团取暖。

  随意动崔胤,会引发其他问题。

  李晔揉了揉额头,还是不纠结这些问题了,五代之后,五姓七望就差不多了,只要自己不搞什么复古操作,它们自然会消失。

  “各地流民安置如何了?”

  “回陛下,长安附近几县百姓已经回归,由辅军带头,正在抢种庄稼,今年风调雨顺,不出所料,渭北必然是丰收。”

  没有比丰收更令李晔振奋的了。

  有粮食就有人口,就能吸纳更多的流民。

  这些本是户部职责,但跟其他六部一样,户部形同虚设。

  想整改就要等到明年春天科举之后。

  “另外,韩司使陆续从各地收缴赋税七万缗,一万石粮,另有绢帛、铜铁、盐等。”

  李晔一愣,“韩全诲?”

  韩偓微笑点头。

  韩全诲还有这能耐?李晔心下大喜,早就知道此人是刮地皮的能手,没想到还真能从各地藩镇搞来钱粮。

  当初任命他为三司使,没做多大指望,只是留着他吸引清流们火力。

  现在看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