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节 邲地之战(8)_春秋之晋国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是,荀林父派出一部兵马出兵去接应赵旃。

  楚庄王的部队刚一出动,令尹孙叔敖便密切关注晋军动向。当他发现晋营出动了兵马时,他马上命令:大王去追赶敌人,仅带左广护卫。晋军已经出动,大王犯险,兄弟们,保护大王,冲啊。

  在这里,孙叔敖发布的战场动员是这样的:“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就是与其让敌军先迫近我军,不如我军主动迫近敌军。从中可见孙叔敖的战术修养。

  后来东汉末年,曹操说“宁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再到后来美国人拿不出什么理由去打别的国家,就会以“先发制人”为理由,这应该都可能是学过孙叔敖的名言。

  孙叔敖不知道晋军是来救赵旃的,他以为晋军已经全线出动了。在楚庄王只身犯险的情况下,他作为军师,果断发布了全军进击的命令,第一时间赢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楚军将士早就按捺不住了,孙叔敖一声令下,楚军全线压上,迅速冲向晋营。

  晋军顿时大乱,这是一场根本没有列过阵的战役!晋军将士哪里曾想到过,自己这边领导们还在研究该不该打,那边敌人如狼似虎地就扑过来了。

  荀林父大急,情急之下,也忘了自己是中军元帅,是要整支晋军部队负责的当时最高指挥官!见楚军将晋军砍得人仰马翻,居然下了一个命令:兄弟们,别玩了,快跑啊。

  往哪里跑?只能往黄河边上跑。于是,荀林父的命令又加了一条:先渡过河者有赏。

  晋军那是六七万之众,一时哪能渡得了河?如果荀林父正常一点,不需要他是什么名将,哪怕是一般的将领,在晋军突遭袭击的状况下,头脑冷静,指挥将士抵挡一阵,然后再有序撤退,肯定不会遭到大败。

  但荀林父的格局就是他只想到了自己的中军部队,那是他的部队,他想要保的是自己的部队,其他的什么上军下军,那是人家的部队!这个命令,本意是让中军快撤退。

  这是一个发昏的命令,让晋军此时,哪还分什么三军?人人争先,个个恐后,生怕渡不过河去。

  军中佐先縠是第一个逃跑的,别看他的父亲是威震江湖的一代名将,他也是把干掉楚军叫得最凶的一个,但真的打起来了,他就成了先跑跑。

  好嘛,主帅下令逃跑,领导带头逃跑,晋军谁不跑谁傻瓜。

  晋军渡河而来,当然是准备了渡船的,也安排了部队负责全军渡河的。但由于晋军败兵排山倒海般过来,负责渡河的将领一看,这全乱了套,忙命令:快快,我们自己先渡。

  这下好了,你负责渡河的将领居然下令将渡船优先给自己的部队用,那后面上来的部队怎么办?只剩下不多的渡船了,那是保命的船啊。

  于是,闹剧开始了,一开始是争加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