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节 先轸为帅_春秋之晋国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军元帅一职相当重要,按惯例,应该是身为中军佐的郤溱(郤縠之弟)递进为中军帅,但晋文公有自己的考虑,他直接任命下军佐的先轸担任中军帅!先轸在当时晋国六卿中排名第六,即最后一名,但此时却连升五级,直接从六卿第六升至六卿第一!

  根据晋文公的说法,因为先轸“极有德行”。但这样的用人标准又是拿什么来衡量呢?德行这东西又看不见摸不到,只能来自于大家的评价。其实,晋文公心中的德行,主要的是这几个标准:一是对自己忠心不二;二是具备战略思维能力;三是具备治军打仗的本事。而先轸,无疑是目前晋军各将佐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

  先轸,晋国大夫,又被称为原轸(因其采邑在原邑,即今天的今河南省济源市)生辰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627年,春秋时期晋国第二任中军元帅,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副其实的名将!

  先轸是晋文公重耳年轻时的五位好友之一(其余四位分别为赵衰、狐偃、贾佗、和魏犨),自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开始,先轸便坚定地与重耳站在一起,陪伴他一起驻守蒲城,然后流亡翟国,再赴齐国,最后一起经历了郑、曹、卫、楚、秦等流亡生活。其对晋文公的忠诚那是勿需多言,而先轸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他貌似是为战争而生的,对于战争那一套非常有研究。

  在先轸的战争理念里,战争绝对不是商周以来大家所熟知的大家排好队,然后擂个鼓,最后是冲锋,看谁冲倒谁。战争也不是把对方打跑了就行,不是单纯地让对方服气就行,而是从整个战略层面考虑,对敌人就应该心狠手辣,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完全可以不择手段。

  先轸的不择手段,就是战争不需要讲什么道理,不需要讲什么规矩,目的就一个:取得胜利。在取得胜利的过程中,什么阴谋诡计都可以用,这些阴谋诡计包括军事同盟的临时组建、战场军队的兵力调配、车步兵的混合使用、宣传舆论心理诱导等等。

  但这样的人就是有德行么?是晋文公关于先轸极有德行的表现么?在晋文公看来,他这么多年的流离失所,对列国争斗的经过和结果也看得多了,那些最讲礼仪道理的诸侯国,一个个迅速衰弱下去,而不讲所谓的战礼的诸侯,如秦国、楚国等,则不断崛起。晋国,也需要一位只要赢得战争胜利的中军元帅。

  早在楚国时,先轸便认定今后晋国与楚国必有一战,因为他们这一帮人回到晋国后不是去当个官的,而是要让晋国真正崛起于江湖诸侯之林的。那不断染指中原的楚国,必然是晋国的敌对一方,既然是敌对一方,那便要防备,要作好与之一战的准备。

  这次为了救宋,狐偃提出围曹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