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09章 当面催更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足够大,二是学问要足够深。

  学问有多深,这个没有量化标准,但年纪这个有官方统计,馆里馆员平均年龄79岁。

  林为民自然是知道国家文史研究馆的名头的,只是他没想到启功今天来是为了这件事。

  “我这年龄进去岁数是不是小了点?”林为民问道。

  启功笑呵呵的说道:“没事没事。今年馆里纳新,要的就是年轻人。不光有你,还有霍达。”

  霍达就是写《穆斯林的葬礼》的作家,和林为民同样都获过雁冰文学奖。

  林为民闻言心里一阵无语,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霍达都退休了,你管这叫年轻人?

  林为民觉得以自己的年龄,进了馆里怎么着也能把文史馆的平均年龄拉低个一两岁。

  这么一想,他顿感自己肩上任务艰巨。

  “先生,我平时工作比较忙……”林为民又说道。

  “伱以为我们这些老头子就有时间了?你放心吧,文史馆是荣养文人的地方,等闲没有俗务。偶尔有俗务,机关的小年轻就代劳了。要是真有大事,你这个岁数……”

  启功瞥了林为民一眼,“也不大派得上用场。”

  感受到一股深深的年龄歧视,林为民心中暗自腹诽,你们怕是不知道我林某人是靠着什么起家的。

  “说的直白点,就是来挂个名。馆里的那点津贴你肯定是看不上的,不过勉强算是个荣誉。这次馆里纳新,你可是朱相亲自点名的。”

  原来如此,林为民还纳闷儿文史馆怎么想起自己来了。

  他倒不是对自己的实力不自信,主要是他硬件条件差的有点多,他今年才刚满四十啊,还是虚岁。

  “既然如此,我就不推辞了。”林为民说道。

  启功满意的笑着说道:“好。有你这位享誉中外的大作家加入,文史馆的力量又壮大了。”

  林为民玩笑道:“我对文史馆最大的贡献难道不该是拉低了平均年龄吗?”

  启功闻言哈哈大笑,“不错,不错!”

  半个月之后林为民被请到了中南的海紫光的阁。今天,国家文史研究馆的聘书颁发仪式将在这里举行。

  上午9点,有一位重量级领导宣读国务院的聘任通知,在热烈的掌声中,朱相向新聘任的国家文史研究馆颁发聘书,今天与林为民一同受聘的还有3位文史馆馆员和5位国务院参事。

  这一届文史馆聘任仪式创下了一个记录,那就是新任馆员的年龄。

  四位新任馆员平均年龄仅有66岁,其中更是有林为民这位年仅39周岁年轻馆员,成为国家文史研究馆自创立以来年纪最小的馆员。

  聘书颁发仪式过后,朱相主持了在小礼堂召开的座谈会。

  两个小时的座谈会一晃而过,用餐路上,朱相与众多馆员、参事走在一起。

  一群最低也是花甲之年的白头翁中,一头黑发、面相年轻的林为民分外扎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