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1章 人未走,茶已凉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藏书的读者抢购一空,普通的读者其实很难买得到,大多数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书。

  但更多的人,对于这套丛书是很陌生的,他们没在书店里见过书,自然也就没什么概念。

  得益于这些中央媒体的广泛报道,不少地方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的名字这次有了一次国民性的普及。

  如此大规模的报道,竟然是为一套丛书,并且在新闻报道中还提到了中央各部门领导对于这套丛书的重视。

  这自然而然引起了很多潜在读者们的注意。

  “中国出版界的万里长城”、“现代出版史的三峡工程”、“中国文学的基石丛书”……一时之间,无数溢美之词涌向国文社和《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从政界到文化界,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正以一种席卷的姿态挥洒这套国家级文库的统治力。

  就在国内众多媒体对于这套丛书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时,《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的最后一卷《米国文学卷》正式出版发行,登陆了全国各地书店的书架。

  此次《世界文学名著文库》彻底完成出版,国文社终于放开了印刷量,整体印刷了5万套丛书,其中《米国文学卷》的数量还要多了几千套。

  因为这套丛书规模的特殊性,所以《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仅在书店实体销售,各地邮局、书报摊和售卖点仅接受预订。

  各地邮局、书报摊和售卖点的预订略有滞后暂且不提,整套《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以15卷内容包涵了全世界36个国家的200余部重要文学作品组成。

  在开架销售的书店当中,一眼望去,整架书架上都是装帧精美且统一的丛书,蔚为壮观。

  崭新的丛书上架销售当日,便在全国各地的书店引发了抢购热潮,其中尤以学生群体和公务员最多。

  学生群体很好理解,这个阶段正是他们读书最多、阅读量最大的时候。

  而公务员们对于《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的热捧,则完全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的原因。

  就像当年的《大明王朝1566》被传为老人家的床头读物,《上帝保佑米国》被大领导亲自审阅一样。

  但一套超过200册的大型丛书,即便是平装版的定价也超过了每套1599元,能够一下子拿得出这笔钱的读者其实并不多。

  所以很多前来抢购的读者,大多是合买,很多书店还接到了不少学校的预订,一两套丛书对于学校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在这次大规模发售之前,《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是禁止拆散零售的,各地书店都是在国文社的建议下按卷销售。

  毕竟书目繁多,受欢迎程度也不一样,都是整套来的书,要是售卖过后剩下些残缺不全的丛书,对于书店也不是好事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