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章 《悬崖》发行单行本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潜伏》的时候,他手里的钱刚刚破千。

  当然了,这话覃朝阳肯定不能当着面说。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初,如果按照西元来算,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进入1981年了。

  反正社里钱是一分不少的花了,林为民这小子也挑不出毛病来。

  而且这年头大家收入水平都差不多,每月超过100块钱的那都得是高级干部、知识分子或者技工,一个双职工家庭一年也不见得能攒的上二百块钱,要是家里孩子多的,入不敷出才是常态,想攒够买房子的钱并不容易。

  从60年代至今,国内城市执行的都是福利分房政策,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的房屋分配形式,一直到接近两千年才取消。

  这可是1980年的三千六百块啊!

  “当然是真的。读者对于我们这一期专辑的认可程度很高,来信中大部分都提到了你的《悬崖》,希望可以单独发行,所以我们编辑部和社里领|导综合考虑了一下,决定尊重读者们的想法。”

  后世,燕京的房价稳居全国前列,像林为民这等升斗小民望尘莫及。

  这还不算当时《当代》用稿给他的稿费,《当代》编辑部之前给《悬崖》的稿费标准是千字八块,这样一算下来,光是《悬崖》这一本书给林为民带来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三千六百块钱。

  千字十块,这个标准可不低了,放在一般的编辑部或者出版社,那得是头一等有实力的作家才能拿得到。

  可眼下不一样,燕京的房子同样比国内其他城市贵,但贵的有数。

  人们买房子最多的一种情况就是孩子要结婚,因为工龄短、分不到房子,住职工宿舍又觉得条件太差,人们才会想到买房子。

  林为民望着窗外的天,心里在想,是不是也得买个住处了?

  来征询林为民的意见,纯粹是走个形势,连他的人都是国文社的,小说还能跑到别的单位吗?

  这期间生活日用、回东北老家办事、资助史铁生住院,零零碎碎加在一起花了接近四百块钱,还剩六百左右。

  “行,那《悬崖》就交给社里出版了。”

  这个时候想买房子可没有后世那么方便,因为有着福利分房的政策在,老百姓可能住的不宽裕,但大部分城市人是不缺房子的。

  《悬崖》即将出版的消息传播的很快,编辑部的同事全都跑来恭喜林为民。

  覃朝阳被他气笑了,“看看你这点觉悟!放心,稿费一份不差伱的,千字十块。”

  老家的房子卖了八百块钱,再加上《悬崖》带来的收入,他的存款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五千块钱。

  前朝那些达官显贵人家的府邸,现在大多都成了政|府部门的办公要地,有一部分还变成了文化保护单位,别说买不了,让他买他也买不起。

  再次一等的,是以前的富裕人家,这种四合院通常规模不大,三进是顶天的了,解放后很多都分给了各个机关、工厂的员工们,一个院经常是十几户、几十户人家,产权情况不明晰,买起来麻烦。如果单纯看价钱,林为民努力努力还能够得着。

  最次的就是解放前的大杂院,那地方基本没眼看,南城最多。

  这么一想,入住四合院这个梦想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