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5章 好人老罗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匈奴》上半部确定将会在《当代》今年的第十二期发表,作为本年度的压大轴之作。

  高建群得到这个消息心花怒放,他就知道,把书稿交给国文社是对的。

  当年的纯文学“四大名旦”,《收获》《花城》《当代》《十月》,在八十年代时大家你追我赶,不分伯仲,可到了九十年代,四大刊物的差距已经有目共睹。

  《收获》高峰时期销量一直在百万份左右,如今销量已经下滑到每期六七十万份,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花城》和《十月》属于一个梯队,销量早已跌破每期五十万份以下。

  只有《当代》,现在每期销量仍稳定在150万份以上,每年几乎都会有一两部轰动效应的佳作出现,影响力早已超过当年的《收获》,在“四大名旦”中,无论是销量还是影响力都是一骑绝尘。

  《最后一个匈奴》能够发表在《当代》上,对于高剑群来说本身就是个荣誉。

  更何况,当年陆遥的《平凡的世界》、程忠实的《白鹿原》可都是在《当代》上发表的。

  在陕西文坛,谁不想复制二人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有了高剑群的《最后一个匈奴》,林为民又惦记上了贾平娃。

  正打算联系联系他,不想贾平娃竟然主动给自己打来了电话。

  细聊之后林为民才知道,贾平娃刚刚离婚。

  旷日持久的争吵与互相伤害,不仅让贾平娃身心俱疲,也耽误了创作。

  如今离了婚,孑然一身,贾平娃决定趁此机会将花了一年多构思的作品写出来。

  本来他是打算找个山清水秀、无人打扰的地方闭关创作,可他又想到了来燕京参加研讨会的时候,那是他这两年当中难得的舒心日子,而且林为民当时还盛情的发出了邀约。

  于是,贾平娃决定把闭关地点换到燕京。

  接完贾平娃的电话,林为民心情很是舒畅。

  最近两年当了总编辑,林老师的小黑屋已经很久没有关人了。

  这回终于又来了新人,小黑屋终于又可以派上用场了。

  通话三天之后贾平娃轻装简行来到了国文社,受到了林为民的热情欢迎。

  上次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是陕西作家集体出动,林为民热情招待是应有之义,但这次自己孤身进京待遇仍旧不俗,这让贾平娃受宠若惊。

  “我们国文社这个招待所啊,条件一般,不过创作气氛浓郁,这里住的基本都是我们的青年编辑和外地来改稿的作家同志。

  你住在这里不仅可以安心写作,更可以随时随地跟同行进行交流,我们编辑部的编辑们也欢迎伱随时沟通。

  而且这里环境也比较安静……”

  林为民亲自将贾平娃安排到后楼三楼的招待所,给他找了个条件不错的房间,正介绍着招待所的便利条件,外面走廊里就传来几个年轻人的大呼小叫。

  这脸打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