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99章 烈火烹油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冯晓刚心里一百个认同。

  两人又聊了几句,冯晓刚打算告辞,林为民却道:“来都来了,吃口饭再走吧。”

  冯晓刚心中狂喜,但理智告诉他不能一口答应下来,“不用了,太麻烦您了,家里都做好饭了。”

  “没事,多副碗筷而已。”林为民说着起了身,准备吃饭。

  那边孙姐已经在摆饭菜碗筷了,冯晓刚又客套了两句,见林为民态度不似作假,他才上了桌。

  头一次在林为民家吃饭,冯晓刚心中高兴激动的同时,又带着几分小心拘谨,他跟林为民聊天的范围也局限在了艺术中心和海马工作室上。

  “前段时间帮夏钢导演弄个剧本,我跟小龙一起弄的,燕影厂的领导很看好,一开始叫《陌生的脸有甜蜜的危险》,后来定稿的时候给改成了《大撒把》。男主演是优子,女主演叫徐凡,王志文女朋友。”

  林为民认识夏钢,以前买团结湖那套公寓的时候还是他带自己去的。

  “那个徐凡,是人艺的演员吗?”一直吃饭没说话的陶慧敏突然问道。

  “对,她今年刚分去人艺。”

  “我见过她好几回呢,那姑娘长得可真漂亮,性格也好!用你们燕京的话,叫大飒蜜。”

  冯晓刚笑道:“确实是漂亮,跟仙女儿一样,我跟优子我们俩站人家跟前儿跟俩妖怪成了精一样。”

  他的话把餐桌上几个女同志都给逗笑了,对他的印象都好了不少。

  “这回对你来说是个好机会,说不定能一步迈进电影圈。”林为民道。

  冯晓刚摆摆手,“您太抬举我了,这我可不敢想,能混点稿费就不错了,再说现在电影行业还不知道前景如何呢。”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的电影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当中,每年都会诞生一大批优秀之作,其中的佼佼者还会海外折桂,为国争光。

  到了九十年代这两年,电影市场却出现了非常吊诡的一幕。

  票房年年增长,去年已经突破了20亿元大关,观影人数却节节下降。

  观影人数下降,票房却涨了,自然是因为票价变贵了。

  剧烈的通胀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电影作为百业之一也不能幸免。

  票价涨了,看似对电影院、剧组、制片厂都是利好消息,可问题就是现在的制片厂还是以靠卖拷贝为生。

  八十年代以前,国内电影圈有这样一句话:“看不看,七十万!”

  指的是在统购统销政策下,中国电影公司会以每部彩色片70万元、黑白片60万元的价格收购全国各大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至于电影盈亏,就和制片厂们没有关系。

  这种方式在改开以前没什么问题,可到了七十年代末,全国各地的制片厂就扛不住了。

  1980年,全国八大电影厂的领导在燕影厂开会,和中影公司商量影片售卖优质优价的可行性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