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88章 从哪弄来的稿子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来,“林老师这稿子写的是真好,可怎么没写完啊?”

  “临时求人家帮忙的,这种长篇哪里是一时半会能写完的?我拿回来的这十万字足够两期发表了,后续的稿子你们不用担心,我跟作者已经说好了,接下来每个月他都会交稿十万字,这部小说他规划了五十万字的内容。

  这回也是巧了,我去问人家,他新作品刚写,被我拿了过来。放心吧,我们俩已经定好,不会出什么变故的。”

  林为民说完见于华的眼神始终盯着他,他有些不自然的问道:“你看什么看?”

  “没什么。能交稿就好,到时候可别开了天窗。”

  “不会的,放心吧!”

  于华带着几分狐疑出了办公室,回去的路上,他问李学刚,“学刚,你觉不觉得林老师有点刻意啊?”

  李学刚懵懂的问道:“刻意什么?”

  “表情啊,还有说的话,什么‘他新作品刚写,被我拿了过来’,不刻意吗?”

  “没有啊,我觉得挺正常的。组稿而已,林老师的组稿能力在我……国文社那可是有口皆碑的!”

  于华闻言心中不屑他那一套,不就关小黑屋嘛,谁不会啊!

  数日后,林为民下班开车去了一趟协和。

  周郿英入院好些天了,再见到他时,状态比上次见面好了一些。

  他入院之后需要二十四小时陪护,没有亲人帮忙,只有妻子徐晓和朋友共同照顾,他们这些人都是上班族,只能轮流来,每人照顾8个小时。

  林为民来的时候不巧,照顾周郿英的是个叫鄂春明的朋友,徐晓负责的是最难熬的晚上那段时间,这会应该在家里准备饭菜。

  “为民,这次真是谢谢你帮忙了。”聊了一会入院后的情况,周郿英虚弱的跟林为民道了一声谢。

  “徐晓已经谢过我多少次了。这么大的事,我能帮上一点忙,当然要帮。”

  鄂春明刚刚去打了一壶热水,倒了一杯过来,“为民,没有茶叶,喝点热水吧。”

  林为民说了一句谢谢,跟两人闲聊起来。

  周郿英等人和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圈子的,有交集完全是因为石铁生。

  七十年代后期,周郿英参与到《今天》编纂之中,成为今天的编委。

  那个时候,《今天》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细数中国近当代报刊史,也找不出一个像它一般具有如此广大影响力的民间刊物。

  那两年《今天》的编委们和给《今天》供稿的作者们,在燕京的文学界红的发紫。

  可惜好景不长,80年有风声传出要取缔民间刊物,到了10月份,《今天》被迫停刊,成为绝响。

  去年,出了国的赵振开好像在国外又办了一份叫《今天》的刊物,可惜时过境迁,《今天》再也没有当年的影响力了。

  周郿英负责的只是《今天》的行政事务,随着《今天》被取缔,他也恢复了普通人的身份。

  他的高光时代是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他出身很好,又爱交朋友、讲义气,在年轻的时候帮朋友们躲追查、打官司、调解纷争。

  在那个知青们下乡的年代,他还要看望同学、朋友的父母、打假电报帮请假、负责接站、送站等等工作。

  这样的性格和付出造就了周郿英在朋友圈当中崇高的声望,颇有点燕京小孟尝的味道。

  有着多年积攒的好口碑,周郿英身边愿意帮忙的朋友有很多,这次患病也多亏了这些朋友。

  周郿英跟林为民聊起这个话题,话语中满是感慨。

  “郿英,你看你说这些干什么?”鄂春明说道。

  “就是觉得对不住你们。你那么辛苦……”

  林为民问起具体情况才知道,原来鄂春明的工作跟他还有点关系,鄂春明是新华印刷厂的车间主任,最近轮到他值夜班,白天还要来照顾周郿英。

  “确实太辛苦了!”

  因为工作单位有关联,林为民跟鄂春明聊了起来,聊着聊着,鄂春明提到了一件事。

  新华印刷厂要上马电脑印刷,准备淘汰一大批铅印机器设备。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