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4章 新刊物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生是美丽的》《狩猎》七部作品的出版授权。

  合同约定,这七部作品蒙达多里出版社必须在两年时间内陆续出版,过期便收回出版授权。

  阿尔伯特在燕京玩了几天,然后返回了意大利。

  送走了阿尔伯特,林为民的心情大好,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

  时间一晃已经是五月初,石铁生的《我与地坛》已经发表了一个月时间,这段时间以来在国内文坛和读者群体当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

  石铁生的风格与这个年代国内的绝大多数作家不同,他是独树一帜的,有着属于自己独特人格魅力和写作风格的作家。

  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到《我与地坛》,他的风格一脉相承,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经常会让读者有些恍惚怀疑看的到底是小说还是散文。

  但这又不重要,管它是小说也好,散文也罢,读者们通过这些作品能够触及到石铁生柔软的内心,能够感受到他丰沛的情感和通透的哲思。

  这一个月时间以来,成千上万封信件飞向编辑部和石铁生家。

  在《我与地坛》之前,石铁生在国内文坛是有名气的作家,但在《我与地坛》之后,石铁生完成了一次蜕变,他真正成为了那种家喻户晓的当红作家。

  长时间以来,国内的文学界小说永远是主流文种,散文并不受待见,除了老一批散文家的作品,新时期以来极少数优秀的散文作品也几乎都被湾岛的作家所包揽。

  但石铁生的崛起,打破了这种情况,只《我与地坛》这一篇文章,便将国内的散文领域带入了新的高度。

  《当代》编辑部这一个月的读者来信当中,要求增加散文栏目篇幅的读者呼声一天比一天高,还有不少激进的读者希望可以国文社能够创立一份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

  贺启智甚至拿着这些读者来信找到了林为民,希望能够游说他。

  后世《当代》在九十年代确实进行了一次分家,刊物的散文栏目分出来成立了《中华散文》,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家专门刊发散文的文学刊物。

  九十年代初,国内的小说热有所退化,因为湾岛的一大批散文作品被引进国内,还有石铁生、余秋雨等散文名家的崛起,散文这类文体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热极一时。

  在八九十年代,国内的散文期刊其实并不少。

  1980年津门的百花文艺出版社主办了《散文》月刊,1984年河南诞生了《散文选刊》1987年《散文世界》在燕京创刊,1989年河北的《散文百家》创立……

  散文刊物越来越多的出现,侧面印证了散文发展的浪潮,而且近几年这些散文刊物发展的也都很不错。

  读者们希望《当代》增加散文栏目的篇幅,这是不现实的。刊物的版面就那么多,散文多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