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4章 送瘟神的效率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他肯定收到了。

  书名起了个《王二风流史》就算了,最过分的是书封,直接就是一男一女两个luo体在交织,一看就是按照《黄金时代》里面的男女主人公王二和陈清扬来设计的。

  出版社那边基本就是当咸湿小说在出版,很符合香江人的尿性。

  林为民略过书名不谈,问道:“书卖得怎么样?”

  “还可以,说是一个月两三千册的销量。”

  “香江市场小,一年两三万册也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王晓波点了点头,他这人没什么物质需求,要是真想追求物质,也不会回国。

  《唐人故事》、《王二风流史》先后出版,他收获了不菲的稿费,做到了用稿费养活自己和家庭,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对了,这段时间我看你杂文发了几篇,好像反响还都不错。”林为民问道。

  说起这件事,王晓波的脸上露出几分无奈的表情。

  他写小说这么多年,至今为止发表、出版的作品寥寥无几,杂文倒是发表的很顺利。

  尤其是专职写作之后,一篇接着一篇的发,几乎没有停过,确实很受欢迎。

  也因为杂文的受欢迎,这一两年,王晓波在国内思想界的影响力可比在文学界大得多。

  在文学界他只是个无名小卒。

  “写杂文就是想混点稿费,我也没想到。”

  林为民知道王晓波的理想是放在文学创作上,而不是在学术研究上。

  “正巧我认识个湾岛的出版商,等过几天我帮你问问吧,看看你那几篇小说能不能在湾岛出版。”

  郭峰的新地文学出版社这几年大规模的引进大陆作家的作品,在湾岛掀起了一阵“大陆热”,林为民就跟郭峰推荐过程忠实的《白鹿原》。

  此外,还有不少和国文社有合作的作家的作品都被新地文学出版社引进到了湾岛。

  王晓波万万没想到,只是来拜个年居然都能碰上这样的好事。

  他的脸上泛起笑容,“太谢谢您了,林老师。”

  林为民摆摆手,“你现在专职写作,小说出版,有了收入才能更好的把精力都投入到写作上。”

  王晓波和李银禾闻言感动不已,离开林家后,李银禾对王晓波说:“林老师是你的伯乐啊!”

  王晓波心中感念不仅是伯乐,更是知己。

  趁着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林为民开车带着陶慧敏和陶父陶母来到故宫旁的二进院,这里从韩壮壮搬走之后就空着。

  春节这两天,陶慧敏已经跟陶父陶母沟通好,等她怀孕了,就让陶母来燕京照顾。

  夫妻俩商量着故宫旁的这处院子就留给陶父陶母居住。

  “爸,妈!为民怕到时候你们来了燕京跟我们住在一起不习惯,可以住在这里,离着我们那里还不远。团结湖那还有个房子,就是离着这里有点远,在东郊,你们要是住不惯四合院,住在那边也可以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