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33章 不要动,我来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说因为需要FSG自己翻译,出版速度要慢上不少。

  在印数上,罗杰·斯特劳斯对于《狩猎》寄予了厚望,首印二十万册,而《风声》的印数则要保守多了,只有五万册。

  如果单纯用《狩猎》的印数来对比,这个数字显得很少。

  但如果把这个数字放到米国整个图书市场上,其实并不算少,很多销量平庸的小说卖了几年可能也不见得有五万册的销量。

  当然了,这个数字也不算多,《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每年的年榜尾巴就是十万册销量。

  林为民对于这个印数并没有什么意见,这部小说本身就是捆绑出版的,老米对于发生在远东地区的二战旧事通常都不太感兴趣。

  换言之,这部小说的销量前景应该不会太好,五万册印数如果滞销三分之一以上,FSG出版社就得赔钱了。

  出版《风声》是两厢情愿的事,也是罗杰·斯特劳斯能够和林为民达成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两部小说总印数二十五万册,给林为民带来了三十万出头的版税收入。

  又过了几天,已经是十月末,林为民接到了程忠实从陕西打来的电话。

  “为民,小说写完了!”林为民感觉程忠实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他惊喜的站起了身,激动的控制不住音量,高声道:“写完了?太好了!”

  从1983年动心起念到1988年完成初稿,又花了接近一年的时间修改,程忠实历时整整六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人生当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用来“垫头的砖头”。

  林为民同时也很清楚,这将会是程忠实人生中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可这丝毫不影响程忠实和他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坛的历史地位。

  “你现在还在西安老家吗?”

  “在。”

  “好,你就待在家里不要动,我们编辑部派人去取稿子!”

  “还是我给你们送去吧!”

  在程忠实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他收获了林为民和《当代》编辑部的很多帮助,哪里好意思让他们千里迢迢的来取小说。

  “没关系,没关系,就当是去组稿了,顺便可以去见见你们陕西的几位作家!”

  林为民的语气不容置疑,又带着几分开怀。

  “那好吧,我在这里等着你们!”

  “好!”

  挂断了电话,林为民急忙跑到编辑部的大办公室。

  “老贺,跟我去陕西走一趟!”林为民急切的说道。

  贺启智有些意外,“出什么事了?这么着急忙慌的?”

  “好事,老程那部小说写完了,我要去取稿子!”林为民眉开眼笑的说道。

  同事们齐齐朝林为民看过来,程忠实一部小说写了五六年,林为民时不时的就要关心一些,对那部小说寄予厚望,大家自然知道。

  “可算是写完了!”贺启智慨叹道。

  他说出了同事们的心里话,一个作家可能五六年都不出一部作品,但你要说五六年就写一部作品,确实是夸张了点。

  程忠实从来没有写过长篇,同事们偶尔在聊天时也会担心他这部小说的质量。

  可是出于对林为民的信任,这些话大家从来没有公开表露过,毕竟是为民看好的。

  “为民,取稿子这种事用不着你亲自去!”贺启智说道。

  “没事,顺便去见见陕西的其他作家,现在编辑部缺好稿子,就当是组稿了嘛!”

  见林为民执意要去,贺启智不再劝他。

  第二天一早,两人踏上前往陕西的火车。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